导航
杜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1/3页 1 2 3 向后>>
3689个姓1氏
当前版本:访客 编订于2005/1/31 14:40:00
0字 评价:0
  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四川、河北等省。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三、郡望堂号【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四、家乘谱牒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花縣田美鄉杜氏族谱http://cn.geocities.com/hxds2004/ 田美杜氏創輯族譜序昆侖特作群山之祖脈,發千支河海,實為眾水之宗,源分萬派,故吾族數傳以後,或仍居舊址,或遠徒他方,共慶椒蕃之盛.假令家傳無譜,何以尋脈溯源,使人共知支派所自出?咸曉然于尊祖敬宗之義也.當見世人家乘篡修,往往特書前代名人輒欲生輝譜軼,豈知郭崇韜冒認京兆,世所羞稱狄武襄不祖黃公,人皆贊美.想我杜氏由漢以迄唐宋,文經武緯,代有其人,不勝指數,苟非的派,何以謬為.扳援以貽識者所竊笑也.唯自盤天祖公,始祖之後而遞溯三世倫肇公所生五子,長文秀,次文善祖,世守藍溪,三文廣祖,建居花縣橫潭七裡余大嶺下,後改立田美鄉.四文仲祖,遷小港地近河南(廣州河南).五文進,其子孫裡居至今未悉.時萬歷三十六年戊申,與河南小港房遷藍水白沙.覽譜而悉詳其系.於是歲歲清明節,我房與小港必皆至白沙始祖祠,咸集同往鳳頭崗大鬱處省墓,以盡其孝思焉.今五房子孫要知祖宗血脈之源流而家譜詳明,可以辯名而定份,是以知田溪之派,衍亦由藍水而枝分,足見井井繩繩.不亦知覽群山而知崑崙之一脈,觀眾水而識河海之同源乎杜氏族譜序杜氏之有姓,始于帝堯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遷封杜伯,後為宣王所滅,子叔隰奔晉為劉氏,杜泄奔魯因氏焉.極盛于漢唐,宋朝紹興年間,因避金人之亂,由南雄珠璣巷來此.後經黃蕭養之亂,始遷之,原譜失矣.至吾田美鄉之有杜氏,則由四世祖文廣來自南海神安司白沙鄉.至前明萬歷間,始與河南小港文仲子孫同遷藍水白沙鄉往鳳崗村大鬱山掃墓.其詳譜實得于此.及前清光緒十八年壬辰重修.今祠曾一度將族譜修過,計大小主位由四世祖起至十五世共得一百七十九個,至於余已二十一傳矣.各房散軼,妨有掛漏,不敢撰也.唯搜求可稽者,將本祠主位,校對無訛,並付諸于民,印成數百帙,分給于各房,俾後人有所易于繼筆雲爾,夫族譜者,系闔族之人立為譜系,俾知源流之遠,支派之分也.五世不修譜,為大不孝.後之人其勉.諸民國十四乙丑二十一傳孫蔚文識于寶田學校.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有一支从江西迁移至湖南茨利,其中最为有名的杜心武就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后分成两支,梓芬公一支留于今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南竹铺,现散布于常德、龙山、湖北、云南等地共有族民上万名众。据听说,现宝田堂正三修族谱。现正收集各房族民。
杜姓介绍信息修订

杜du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访客:姓氏评论(2018/3/30 13:29:09)
  • 山东茌平东杜村;经、庭、文、玉、庆、
  • □访客:我杜海生,广西柳州融…(2016/5/15 0:24:01)
  • 我杜海生,广西柳州融水杜氏子孙。听父辈讲,祖上是从湖南湘西迁徙过来的。有知道我们这一支杜氏的迁徙情况的联系我杜海生QQ272293948带上你的姓名谢谢
  • □杜发昆:我是四川成都--温江…(2016/4/4 5:39:35)
  • 我是四川成都--温江的杜氏子孙--现局加拿大,爷爷辈的是“昭”字辈,父辈是“长”字辈,我们是“发”字辈,我们下辈是“岁”字辈,再往下是“祥”子辈。。。听长辈说我们说:听说是湖北麻城县孝感乡(湖、广填四川)的锅边杜。在老家成都,温江大概有100 杜姓子孙。杜姓的前辈同辈晚辈可联系我: tell2du@gmail.com
  • □杜华东:我是融水县安太乡杜氏族人(2016/1/2 17:37:28)
  • 我来自广西柳州融水县杜氏子孙,想知道杜氏家族族谱,外区域知道者或者本区域知道者传过来好吗?谢谢!QQ:1299914256
  • □访客:姓氏评论(2015/11/26 11:13:48)
  • 我是江西省樟树市杜氏家族;联系方式是:13712521517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