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27 14:04:00
共4116字 评价:0
共4116字 评价:0
铎姓(铎,读音作dù,亦可读作duó), 共有11个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曹国君主曹叔振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曹叔振铎,即姬振铎,为西周时期诸侯国曹国的开国君主,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逝世于公元前1053年。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1年),姬发挥军克商即位,封姬振铎于曹地,他建立了曹国,立都陶丘(今山东定陶马集乡费庄),史称“曹叔振铎”。
曹叔振铎建国后,体察民情,爱护百姓,实行轻徭薄赋,劝百姓削岗平洼建设家园,疏水导流,垦荒种田。他重农桑,又教民众讲礼义,行廉耻,广施周礼。使奢者俭素,劣者善良,俗尚淳朴,男耕女织,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后人称赞“铎教民有法,实开疆之圣也。”
曹叔振铎逝世后,国人怀念不忘,在仿山墓顶上修建庙宇,祈祷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据史料记载:每年农历的3月28日是纪念曹叔振铎的日子。相传,大王爷受民敬仰,感动了东海龙王,于致祭日香火烟雾中布云,在思凡落泪中降雨,以在天之灵,给天下百姓降吉祥。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帝死后皆葬于仿山。后世在仿山广植柏树,兴建庙宇,成为今天定陶地区的一大景观。
在曹叔振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史称铎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军法执铎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初期的“执铎令”,就是后来的“司马”,统领五十名兵卒。而指挥诸多司马者,就是大司马,在建制上归由天官府司管辖。
“铎”,就是铜制的大铃铛,有木制铃舌、金制铃舌两种,木制铃舌者称“木铎”,金制铃舌者称“金铎”。
在典籍《玉篇》中解释:“木铎,金铃木舌,所以振文敎。”当木铎摇响时,多用来颁布新政令,用以提请诸臣子们注意:君主有新的施政主张了。“木铎”,成为历朝历代朝堂议事、太学、书院、学校、考场的课铃,后逐渐演化成为国家教育场所的专称。
而金铎,则主要用于军事指挥,在典籍《说文解字》中注释:“铎,大铃也。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在典籍《释名》中也注释:“铎,度也。号令之限度也。”在两周军制中,小司马们用“金铎”指挥自己的属下,而大司马则用“金钲”指挥全军,“鼓进金退”中的“金”,就是指金钲,即无舌巨铃,由于太重,后演化改进为大铜锣。
在典籍《周礼·天官·小宰》中记载:“徇以木铎,以宣敎令也。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在执铎令、司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三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太傅铎椒,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熊铎椒,字微,是左丘明的四传弟子,为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学者,曾为楚威王熊商幼时的老师。
在楚威王执政时(公元前339~前329年),铎椒出任楚国太傅,为三公之一,权势颇大。他曾为楚威王作传,还著有《抄撮》八卷、《铎氏微》三篇等。在史籍《前汉书·艺文志》中就记载有“铎氏微三篇”。
在铎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铎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dù(ㄉㄨˋ)。
第四个渊源
源于党项族,出自金国时期西夏铎精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铎精族,亦称多京族,为党项民族建立的西夏政权之辖属部落之一,其统领(都管)在南宋宁宗赵扩时期为阿令结,他于南宋嘉定六年(金宣宗完颜·珣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初率部众投降了金国政权,这在三面对敌的金宣宗来说是一件极大的喜事。
在金国后期,金朝廷曾大举赐封归降属蕃各族首领为女真姓氏、汉化姓氏,以笼络民心。到金贞祐四年农历4月,金宣宗赐予归降的阿令结为完颜氏,享受金国王族待遇。
但到了宋理宗赵昀端平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三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公元1234年),金国就在蒙、宋两军的联手下灭亡了,铎精族部众大部被蒙古军队裹胁至蒙古的北地和林地区,少部则逃迁至南宋王朝控制的江浙地区,其族人以部落名称汉化为姓氏,称铎氏,后基本都融入了汉族,姓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五个渊源
源于满族,出自清朝初期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爱新觉罗·多铎,公元1614~1649年,是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生母为清太祖太妃阿巴亥,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兄弟。
后金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爱新觉罗·多铎受封为和硕额真,十三岁时即封贝勒,统领正白旗,参与礼部和兵部政事。
后金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爱新觉罗·多铎晋封为亲王。后因狂放不羁,风流好色,在后金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因军前私自携带妓女,被降为多罗贝勒。
后金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爱新觉罗·多铎参与了著名的“松锦大战”,获大捷,生俘了明军统帅洪承畴,因功晋升为多罗郡王。
清世祖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爱新觉罗·多铎随清军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入北京,再次晋升为亲王。当年农历10月,爱新觉罗·多铎率清军下河南、入陕西,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农历1月间攻入潼关、西安;继而在农历2月攻南明,钱谦益举城出降;在农历4月又攻陷了扬州,杀明军统帅史可法,制造了著名的“扬州十日”屠城惨史,接着在农历5月攻陷南京,生俘了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嵩;在农历6月攻占浙江后班师回京,被加封为和硕德豫亲王。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爱新觉罗·多铎以扬威大将军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一举克之。后来的清乾隆大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农历7月,爱新觉罗·多铎加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两年后的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农历3月,爱新觉罗·多铎染天花疾亡,终年三十六岁。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农历3月,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被削爵,爱新觉罗·多铎以同母之弟跟着倒霉,被追降为郡王。清康熙十年(公元1670年),再次被追谥为豫亲王。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农历1月,乾隆大帝下诏其配享太庙。
爱新觉罗·多铎有八个儿子,其中有爵位者五,即爱新觉罗·多尼、爱新觉罗·董额、爱新觉罗·察尼、爱新觉罗·多尔博、爱新觉罗·费扬古。其中的爱新觉罗·费扬古自三等奉国将军进封辅国公,后来坐事被夺爵。
在爱新觉罗·多铎的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末民国初期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铎氏,相传至今,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爱新觉罗·多铎的墓地建在今北京市建国门外的大北窑,原名为苗家地。
第六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周王朝时期舞伎鼓人,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鼓人,是两周时期中央王朝与各诸侯国中指挥歌舞的小官吏,归由地官府司管辖。
宫廷中的庆典、祭祀、迎宾、盛宴等的鼓乐演奏,由鼓人统一指挥。在典籍《周礼·地官·鼓人》中记载:“以金铎通鼓。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
在鼓乐演奏中,鼓人就是用“铎”来进行节奏、仰抑、器序等的指挥,因此又号称“执铎”,如同今日的乐队指挥,不过是用铎而非棒。
在鼓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七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邑地受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受铎,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西临汾地区,与北狄接壤,因此在晋国初期屡受狄族侵扰。
在史籍《左传·僖公十六年》(周襄王姬郑六年,公元前644年)中记载:“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其中的“受铎”就是指其城邑。
居受铎之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受铎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铎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八个渊源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赤狄甲氏属国铎辰,属于以国名为氏。
铎辰,是春秋时期北方赤狄部潞氏建立的一个邦国名,隶属于留吁。
留吁,是春秋时北方部族赤狄部的一各分支,晋朝史学家杜预在史籍《春秋·宣公十六年》中注释:“甲氏、留吁,赤狄别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浊漳水》中也记载:“东迳屯留县城南,故留吁国也,潞氏之属。”
在周定王姬瑜十四年(鲁宣公姬馁十六年,公元前593年),晋国为彻底解决赤狄骚扰问题,晋景公姬孺令上卿士会(亦称随会、随季、范会、范季,逝世后谥号为“武”,又称随武子、范武子等)率强大的晋军集中攻击赤狄甲氏诸邦,一举灭了赤狄甲氏,以及留吁、铎辰等。留吁及其属国铎辰之地皆被并于晋国。
铎辰的原居地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部。被并入晋国后,成为余吾的封邑,也称纯留,国民融入晋国,到战国时期其地改称“屯留”至今。
在铎辰之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铎辰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铎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九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晋国大夫铎遏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铎遏寇,真名为姬遏寇,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国上大夫、军事统领。
铎遏寇原为晋国公子纠的辇尉,即出行时的车卫统领,出行时常手持一柄大铜铃,因此又称铎遏寇。公子纠(姬周,一称姬纠)深知铎遏寇为人恭敬而信强,执行军律一丝不苟,因此在周简王姬夷十四年(晋悼公元年,公元前572年)即位为晋悼公后,即令其为上军尉,执掌晋国六军中上军将士的训练工作,他的名望与中军尉祁奚并驾齐驱。
铎遏寇的封邑在今山西省的陵川县,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后以铎遏寇之名号为姓氏,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十个渊源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铎尔衮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铎尔衮氏,亦称多尔衮氏,满语为Dorgun Hala,汉义“獾”,世居索伦、爱湖和屯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铎尔衮氏族人中有冠汉姓为铎氏者,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十一个渊源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族,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
铎陈城,是达斡尔族以托莫哈拉(陶、乔氏族)的图钦莫昆(陶氏)命名的居住地名。至清朝中叶,为黑龙江女真索伦部的专属地,也是索伦部酋长杜俄臣的世居地。铎陈城在今黑龙江流域俄罗斯境内东库兹涅佐沃一带。
在索伦部达斡尔族人中,有以原居地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得姓始祖:曹叔振铎。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曹国君主曹叔振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曹叔振铎,即姬振铎,为西周时期诸侯国曹国的开国君主,他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逝世于公元前1053年。
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1年),姬发挥军克商即位,封姬振铎于曹地,他建立了曹国,立都陶丘(今山东定陶马集乡费庄),史称“曹叔振铎”。
曹叔振铎建国后,体察民情,爱护百姓,实行轻徭薄赋,劝百姓削岗平洼建设家园,疏水导流,垦荒种田。他重农桑,又教民众讲礼义,行廉耻,广施周礼。使奢者俭素,劣者善良,俗尚淳朴,男耕女织,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后人称赞“铎教民有法,实开疆之圣也。”
曹叔振铎逝世后,国人怀念不忘,在仿山墓顶上修建庙宇,祈祷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据史料记载:每年农历的3月28日是纪念曹叔振铎的日子。相传,大王爷受民敬仰,感动了东海龙王,于致祭日香火烟雾中布云,在思凡落泪中降雨,以在天之灵,给天下百姓降吉祥。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帝死后皆葬于仿山。后世在仿山广植柏树,兴建庙宇,成为今天定陶地区的一大景观。
在曹叔振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史称铎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军法执铎令,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西周初期的“执铎令”,就是后来的“司马”,统领五十名兵卒。而指挥诸多司马者,就是大司马,在建制上归由天官府司管辖。
“铎”,就是铜制的大铃铛,有木制铃舌、金制铃舌两种,木制铃舌者称“木铎”,金制铃舌者称“金铎”。
在典籍《玉篇》中解释:“木铎,金铃木舌,所以振文敎。”当木铎摇响时,多用来颁布新政令,用以提请诸臣子们注意:君主有新的施政主张了。“木铎”,成为历朝历代朝堂议事、太学、书院、学校、考场的课铃,后逐渐演化成为国家教育场所的专称。
而金铎,则主要用于军事指挥,在典籍《说文解字》中注释:“铎,大铃也。军法,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两司马执铎。”在典籍《释名》中也注释:“铎,度也。号令之限度也。”在两周军制中,小司马们用“金铎”指挥自己的属下,而大司马则用“金钲”指挥全军,“鼓进金退”中的“金”,就是指金钲,即无舌巨铃,由于太重,后演化改进为大铜锣。
在典籍《周礼·天官·小宰》中记载:“徇以木铎,以宣敎令也。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木铎,木舌也。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在执铎令、司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三个渊源
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太傅铎椒,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熊铎椒,字微,是左丘明的四传弟子,为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学者,曾为楚威王熊商幼时的老师。
在楚威王执政时(公元前339~前329年),铎椒出任楚国太傅,为三公之一,权势颇大。他曾为楚威王作传,还著有《抄撮》八卷、《铎氏微》三篇等。在史籍《前汉书·艺文志》中就记载有“铎氏微三篇”。
在铎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铎氏,世代相传至今,读音作dù(ㄉㄨˋ)。
第四个渊源
源于党项族,出自金国时期西夏铎精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铎精族,亦称多京族,为党项民族建立的西夏政权之辖属部落之一,其统领(都管)在南宋宁宗赵扩时期为阿令结,他于南宋嘉定六年(金宣宗完颜·珣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初率部众投降了金国政权,这在三面对敌的金宣宗来说是一件极大的喜事。
在金国后期,金朝廷曾大举赐封归降属蕃各族首领为女真姓氏、汉化姓氏,以笼络民心。到金贞祐四年农历4月,金宣宗赐予归降的阿令结为完颜氏,享受金国王族待遇。
但到了宋理宗赵昀端平元年(金哀宗完颜·守绪天兴三年,大蒙古国木亦坚汗窝阔台六年,公元1234年),金国就在蒙、宋两军的联手下灭亡了,铎精族部众大部被蒙古军队裹胁至蒙古的北地和林地区,少部则逃迁至南宋王朝控制的江浙地区,其族人以部落名称汉化为姓氏,称铎氏,后基本都融入了汉族,姓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五个渊源
源于满族,出自清朝初期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爱新觉罗·多铎,公元1614~1649年,是清太祖佟·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生母为清太祖太妃阿巴亥,与阿济格、多尔衮为同母兄弟。
后金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爱新觉罗·多铎受封为和硕额真,十三岁时即封贝勒,统领正白旗,参与礼部和兵部政事。
后金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爱新觉罗·多铎晋封为亲王。后因狂放不羁,风流好色,在后金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因军前私自携带妓女,被降为多罗贝勒。
后金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爱新觉罗·多铎参与了著名的“松锦大战”,获大捷,生俘了明军统帅洪承畴,因功晋升为多罗郡王。
清世祖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爱新觉罗·多铎随清军入山海关,在山海关之战中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入北京,再次晋升为亲王。当年农历10月,爱新觉罗·多铎率清军下河南、入陕西,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农历1月间攻入潼关、西安;继而在农历2月攻南明,钱谦益举城出降;在农历4月又攻陷了扬州,杀明军统帅史可法,制造了著名的“扬州十日”屠城惨史,接着在农历5月攻陷南京,生俘了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嵩;在农历6月攻占浙江后班师回京,被加封为和硕德豫亲王。
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爱新觉罗·多铎以扬威大将军领军征讨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一举克之。后来的清乾隆大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农历7月,爱新觉罗·多铎加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两年后的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农历3月,爱新觉罗·多铎染天花疾亡,终年三十六岁。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农历3月,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被削爵,爱新觉罗·多铎以同母之弟跟着倒霉,被追降为郡王。清康熙十年(公元1670年),再次被追谥为豫亲王。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农历1月,乾隆大帝下诏其配享太庙。
爱新觉罗·多铎有八个儿子,其中有爵位者五,即爱新觉罗·多尼、爱新觉罗·董额、爱新觉罗·察尼、爱新觉罗·多尔博、爱新觉罗·费扬古。其中的爱新觉罗·费扬古自三等奉国将军进封辅国公,后来坐事被夺爵。
在爱新觉罗·多铎的后裔子孙中,有在清末民国初期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铎氏,相传至今,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爱新觉罗·多铎的墓地建在今北京市建国门外的大北窑,原名为苗家地。
第六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周王朝时期舞伎鼓人,属于以官职称号为氏。
鼓人,是两周时期中央王朝与各诸侯国中指挥歌舞的小官吏,归由地官府司管辖。
宫廷中的庆典、祭祀、迎宾、盛宴等的鼓乐演奏,由鼓人统一指挥。在典籍《周礼·地官·鼓人》中记载:“以金铎通鼓。铎,大铃也。振之以通鼓。”
在鼓乐演奏中,鼓人就是用“铎”来进行节奏、仰抑、器序等的指挥,因此又号称“执铎”,如同今日的乐队指挥,不过是用铎而非棒。
在鼓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号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七个渊源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邑地受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受铎,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西临汾地区,与北狄接壤,因此在晋国初期屡受狄族侵扰。
在史籍《左传·僖公十六年》(周襄王姬郑六年,公元前644年)中记载:“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其中的“受铎”就是指其城邑。
居受铎之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受铎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铎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八个渊源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赤狄甲氏属国铎辰,属于以国名为氏。
铎辰,是春秋时期北方赤狄部潞氏建立的一个邦国名,隶属于留吁。
留吁,是春秋时北方部族赤狄部的一各分支,晋朝史学家杜预在史籍《春秋·宣公十六年》中注释:“甲氏、留吁,赤狄别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浊漳水》中也记载:“东迳屯留县城南,故留吁国也,潞氏之属。”
在周定王姬瑜十四年(鲁宣公姬馁十六年,公元前593年),晋国为彻底解决赤狄骚扰问题,晋景公姬孺令上卿士会(亦称随会、随季、范会、范季,逝世后谥号为“武”,又称随武子、范武子等)率强大的晋军集中攻击赤狄甲氏诸邦,一举灭了赤狄甲氏,以及留吁、铎辰等。留吁及其属国铎辰之地皆被并于晋国。
铎辰的原居地在今山西省屯留县南部。被并入晋国后,成为余吾的封邑,也称纯留,国民融入晋国,到战国时期其地改称“屯留”至今。
在铎辰之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铎辰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铎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九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晋国大夫铎遏寇,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铎遏寇,真名为姬遏寇,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晋国上大夫、军事统领。
铎遏寇原为晋国公子纠的辇尉,即出行时的车卫统领,出行时常手持一柄大铜铃,因此又称铎遏寇。公子纠(姬周,一称姬纠)深知铎遏寇为人恭敬而信强,执行军律一丝不苟,因此在周简王姬夷十四年(晋悼公元年,公元前572年)即位为晋悼公后,即令其为上军尉,执掌晋国六军中上军将士的训练工作,他的名望与中军尉祁奚并驾齐驱。
铎遏寇的封邑在今山西省的陵川县,其后裔子孙以及族人后以铎遏寇之名号为姓氏,称铎氏,读音作dù(ㄉㄨˋ)。
第十个渊源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铎尔衮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铎尔衮氏,亦称多尔衮氏,满语为Dorgun Hala,汉义“獾”,世居索伦、爱湖和屯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铎尔衮氏族人中有冠汉姓为铎氏者,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第十一个渊源
源于达斡尔族,出自清朝时期达斡尔族,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
铎陈城,是达斡尔族以托莫哈拉(陶、乔氏族)的图钦莫昆(陶氏)命名的居住地名。至清朝中叶,为黑龙江女真索伦部的专属地,也是索伦部酋长杜俄臣的世居地。铎陈城在今黑龙江流域俄罗斯境内东库兹涅佐沃一带。
在索伦部达斡尔族人中,有以原居地谐音汉字为姓氏者,称铎氏,读音作duó(ㄉㄨㄛˊ)
得姓始祖:曹叔振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