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25 13:12:00
共445字 评价:0
共445字 评价:0
队[队,读音作duì(ㄉㄨㄟˋ),亦可读作suì(ㄙㄨㄟˋ)]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军队建制队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队长,亦称队令、队统、队录,这个名词在春秋中叶就已经出现在楚国的军队建制中,在史籍《左传·文十六年》中记载:“楚子乗驲,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队,部也。两道攻之。”后各诸侯国皆仿效,用以作为基本的军队建制单元。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建制中,二十伍为一队,一伍为五名兵卒,一队即百余名兵卒,在典籍《玉篇》中解释:“队,部也,百人也。”每一百名兵卒设有二十名伍长,由队长统一指挥,两名副队长佐之,加上五名“庖卒”(炊事兵),一共一百二十八名将士。这种军队建制一直沿用至今,即连队的基本建制,在欧洲和日本称为“联队”。
在队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队氏。
注:
队,到战国时期诸侯国多读称duì(ㄉㄨㄟˋ),但楚国人读称suì(ㄙㄨㄟˋ),并一直沿称至汉朝时期。这在史籍《前汉书·王莽传》中就记载有:“宫侍分为六尉六队。队,音遂。”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官位,出自战国时期军队建制队长,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队长,亦称队令、队统、队录,这个名词在春秋中叶就已经出现在楚国的军队建制中,在史籍《左传·文十六年》中记载:“楚子乗驲,会师于临品,分为二队。队,部也。两道攻之。”后各诸侯国皆仿效,用以作为基本的军队建制单元。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军队建制中,二十伍为一队,一伍为五名兵卒,一队即百余名兵卒,在典籍《玉篇》中解释:“队,部也,百人也。”每一百名兵卒设有二十名伍长,由队长统一指挥,两名副队长佐之,加上五名“庖卒”(炊事兵),一共一百二十八名将士。这种军队建制一直沿用至今,即连队的基本建制,在欧洲和日本称为“联队”。
在队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队氏。
注:
队,到战国时期诸侯国多读称duì(ㄉㄨㄟˋ),但楚国人读称suì(ㄙㄨㄟˋ),并一直沿称至汉朝时期。这在史籍《前汉书·王莽传》中就记载有:“宫侍分为六尉六队。队,音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