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访客 编订于2005/9/15 21:29:00
共0字 评价:0
共0字 评价:0
<P><BR> 东汉建武十七年(41年),伏波将军率汉军二万分水陆两路南征交趾。裨将黄万定和禤纯旺同是马伏波南征先锋。传说伏波将军马援夜巡到他们船中,马援说:“这次南征,艰险异常,不知两位有何想法?”禤纯旺说:“将军说过,好男儿当马革裹尸还,我要按将军教诲战死沙场或生根南国”。黄万定说:“我此次南征,如果不是马革裹尸,就要永守边地为国出力,不知是否妥当?”接着捧出随带的三足香鼎让马援过目。马援大喜,连夸二位爱将。禤纯旺因出生时父母双亡,出好心人抚养长大,胸怀大志,立志报国。他看到黄万定捧出的香炉,也派士兵去买一香炉,悄悄放在黄万定存放香炉的旁边,想不到两香炉竞一模一样,几经搬动难分清是谁的了。南征平叛后禤纯旺、黄万定同被封为平夷大夫,留守钦邕二界,禤纯旺之“禤”姓由光武帝刘秀所赐。有一天,黄万定和禤纯旺商量要建宗祠的事,由于两个香炉分不清哪个是谁的,黄对旺公说:“你我情同手足,何必分彼此,不如合建一祠,把两个香炉一起同供奉算了。”旺公也同意合建一祠,于是合建了禤黄祠堂一间,内供奉着两个香炉。后禤、黄二姓人丁兴旺,各分宗支分建宗祠。但禤、黄两祠的神龛字样写式只有姓氏一字区分,其他是完全相同的。建祠之初,只限于一船供奉之用,未具规模,历代只作修葺未作扩建。到了清乾隆年间,分布防城县各处的禤氏后裔,为了纪念与弘扬先祖业绩,以启迪后人,纷纷踊跃捐资建祠。于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干支癸酉,至今已有241年之历史,乃防城各姓建立宗祠之先)破土动工建祠,祠座落在时罗都(即今防城县城防城镇)沿江街边的梅岭南侧。祠建在蜈蚣吐珠的梅岭南侧,南面龟蛇销水,防江汹涌,四水归元,是先祖先贤们精心选定的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宗祠壬山丙向,与座落水营村的禤纯旺墓同一山向,形成前后呼应格局,取其南征保国戍守边关之意。据说民国时陈济堂兄陈维周,对禤、黄二姓宗祠的风水羡慕不已,在二宗祠的其他位置也兴建堂馆。禤氏宗祠主层分头座二座,两边共有附屋八间,中间系一庭园式的空阔地,约有1500平方米,祠四周建有三到四米高的砖砌围墙,总建筑面积将近八百平方米,系砖瓦木结构,可工艺精湛,蓝墙绿瓦,画梁雕栋,屋檐四周中均刻画上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图案。头座正堂系一阔口大厅,两则以优质大铁灵格木大园柱矗立其中,显得分外庄严肃穆、浑厚得体,殊不失典雅质朴、古色古香。大门上方冠有“禤氏宗祠”的大金字横匾一方,大门入口处两侧上悬挂着两个箩般大的红灯笼,上书写着“平夷大夫”的字样,门前两旁设有长一点五米、口径为二十四公分的二十四生滴炮两门,每炮一次需用水药10—15市斤,射程一点至二公里。若交趾或海盗出海入侵掳掠,船径防江入口处,正是两炮直线的有效射程以内。有关两炮的启用,以及启用的原因、时间、次数和何入操作等,已无从稽考,从族内口碑流传。1994年(民国23年),周元坪的禤云存和防城街的禤应存合营海上运输,其时有海盗出没,杀人越货,为保卫海上货运的顺利,他们二人把祠门的两门炮借用安放于船上,不久他们变卖船时,连炮一起配卖买主了。互助很有历史意义的历史文物失于一旦。<BR> 禤氏宗祠落成后的二百年间,四时香火不绝,去来观瞻朝拜者络绎不断,于当时,确是一热闹之去处,给边城增色也不小。禤氏宗祠——平夷大夫第成为远近闻名历史文物古建筑。<BR>祠正门巨幅对联:“簪缨汉室;威镇南夷。”后座大正厅两侧亦有优质大铁灵格木园柱兀立其间,两大柱上书有金光闪闪的巨幅对联,上联是:延存祖德大汉扬勋绵统绪;下联:焕发孙谋南天衍派广基裘。横批:“平夷大夫”四个金字。此联后为防城一带禤氏各支儿孙们用作字派(自禤字派后二十二代的字派)。前座后座更是诗赋林立,琳琅满目,气势非凡。如前座有“簪缨传汉室;威烈镇边南。”“荆树有花兄弟乐;书田无税子孙耕。”“先人功德前朝历著优封能共勉继志述事便是贤孙孝子;此间祠堂呈族允堪团聚须无失型仁讲让斯为尊祖敬宗。”“祖系山东随大将而南征功垂汉室历代簪缨绵胃;祠建防城受国恩于此阙名高大夫千秋流泽衍宗房。”“论职加封千秋声灵昭赫濯;抒诚致祭万年爻且 豆祝馨香。”“威镇南天功在汉;派分东鲁汉流防。”“武功丕著隆封典;德泽长流启后人。”等等,诚然一派武将雄凤,书香气味,倘亲临目睹,发自肺腑的崇敬之情必油然而生。<BR>祠后座大正厅为祖龛处摆有三尊主牌:<BR> 正中一尊为“汉恩特赐钦州世袭时罗都平夷大夫显始祖考禤粹庵公妣黄太宜人之神位。”<BR> 左侧为“清赖授宣武大夫钦州世袭时罗都中军守府显高祖考禤巽亭公妣黄太宜人之神位。”<BR> 右侧为“清恩特赐钦州世袭时罗都长官显高祖考禤彝斋公妣黄太孺人之神位。”<BR> 禤粹庵,即禤氏始祖纯旺公(字遂鼎,号粹庵),其生平、业绩在前已有表述,故不赘叙。<BR>禤巽亭,约生于前清世宗天聪三年(1629),其聪明好学,博读群书,兵弓刀马之事,亦其精能,且胸怀壮志。凡知亭公者,无不言其有冲天一击之智勇。于顺治七年(1651)其时倭、寇入侵掳掠,交趾犯边,内有盗贼作乱,亭公时为时罗守备,赝靖边守土之重任,由于御敌保疆,建功卓著,获清敕授室武大夫世袭时罗都中军守府。他一生心怀坦荡,廉洁奉公,颇得上下拥戴。最后终于职守,享阳七十有余,葬于防城县附城乡水营村沟口,距禤纯旺墓地约300米。<BR>禤彝斋,系巽亭公之子,生于军旅之家,天生机灵刚直,举止端庄。与人谈时议政,必侃侃而论、出语惊人,更有许身报国之志。其在时罗守备职内,拥后保土,司守是地,因屡有建功,受清恩特赐钦州世袭时罗都长官之职。后死于职守,享年73岁,与妣黄氏同穴(系小罐化骨),葬于防城天泰坊社后背岭(名塘博岭)。<BR> 千多年来,禤纯旺以及其后裔子孙、世袭大夫(唐宋以后称土司)或时罗都守府、守备,巡检司地,主持边陲防城一方军政,在守土安民、维护南疆边境军安宁和边陲之开发,均有过积极因素的贡献,这是无可否认与磨灭的边陲望族。<BR>二、独特的祭祠仪式——十八棍头锣<BR> 祠落成的同时,在本县的大坜村购置的田产,年民千头余谷头为祭祖之用。每年的元霄节(农历正月十五)为祭祀这日。到了这天,各片各处的禤氏族人纷纷赶至,有些路程远当天不能赶到的,也提前动身而来,欢聚一堂,气氛融洽,无别亲疏之况,而且,主持祭祀的和一些族内长辈必首先简略地讲述一下先祖的历史生平、业绩和祭祀的意义:是为继志述事,宏扬与牢记先祖的历史业绩,承前启后,爱国爱家等等。通过祭祀,参与的人普遍得到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爱国爱宗的效益,增强了自尊自豪感。即使是一些无文化或文化低领会能力差些的以及不完全懂事的小孩,他们也知道了自己的始祖禤纯旺系山东的,跟马伏波南征打交趾收复失地的,系为国为民的,被汉光武帝封官赐姓的……。<BR>祭祖仪式开始,必首先擂响悬持于门前的两面大头锣。每面换次各打九根。打这十八棍头锣的由来有三:1、因祠建于乾隆十八年,故取其十八;2、始祖纯旺公受封平夷大夫钦州世袭时罗都总守,并得皇上颁发的九瓣花纹铜印一颗,定铜印每瓣打二棍,九瓣共十八棍,故亦取其十八;3、祠内供奉着始祖、高祖的神主牌三尊,每尊均为祖、妣同一牌,定每尊祖、妣各鸣锣三响,共六棍,三尊共十八棍,故亦取其十八。十八棍头锣的山来,是禤氏宗祠区别于其他家族宗祠的主要特色。<BR>当头锣打响,声传数里,扣人心弦,庄严肃穆,激发着人们怀念、崇敬先祖之情。<BR>三、宗祠尚未恢复,族人仍须努力。<BR> 人世沧桑,好景不常,禤氏斯祠建祠二百多年后迭遭劫难。因此祠座落于防城县城,在县城所有建筑物中,堪称鹤立鸡群,出类拨萃的了。民国初年,斯祠办过学堂,时国民党警局财力匮乏,连建造一个县警察局的办公处所亦无能为力,于民国二十年(1931),强行占用了禤家宗祠为县警察局的办公处。该局进入后,即在祠后座的神龛处用木板隔立着,正中张挂蒋中正像,武装警察驻满祠内。内还设有看守所关押人犯,祠围墙外增设了哨亭炮楼,昼夜布岗放哨。刀枪林立,阴森恐怖,风光不再。世人观瞻平夷大夫第和禤人敬祭先祖受到了极大限制。就是到了农历正月十五祭祠的这天,也只准族中少数代表进祠祭拜。这种情况激起海内外族人的普遍不满,提出过多次交涉,但亦无济于事。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族内为了能多些人进祠参加祭祀,与该局争议,其时该局的局长陈冠雄强词夺理地说:“祠堂系众人的事,你们亦不必为此争议不休了。你们的先人守境安民有过历史功绩,今日政府借用禤家祠作警察局,而警察局也是保境安民的,希你们不要与政府作对。”国民党警察局老虎借“猪”,长期霸占禤氏宗祠,致使禤氏宗祠不断受到破坏。<BR> 解放初,当地扩建菜市,波及斯祠。在左的思潮影响下,文物古祠被毁一旦,之后,祠堂旧址地皮划拨县供销社生资公司建宿舍和仓库等,但祠堂原址清晰可辨。至此,具有国家悠久历史文物意义的禤氏宗祠被毁了。斯祠虽毁,但几十年来,在世人心目中,尤其是禤人心中,它仍是禤氏宗族纪念先祖发祥的旧址,挥之不去,磨之又不灭。<BR>禤氏宗祠是纪念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和守边安民、开发边陲防城有过特殊贡献的平夷大夫禤纯旺而建告的。从文物古迹的角度看,尤其是作为古迹文物都不算多得的边陲小城,越显得更有意义了。它是防城悠久的文化历史的有力见证。<BR> 禤氏宗祠被占被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事件,从国家现行政策来分析,恢复和重建禤氏宗祠,是国家保护历史文物政策的需要,是国家对外开放、发展旅游文化的需要,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是当代禤氏宗人须向祖宗报答和向后代交代的一份答卷。宗祠尚未恢复,族人仍须努力,追忆斯词,形成共识,酝酿良策,恢复斯祠,告慰先祖在天英灵。<BR>此正是:<BR>大夫祠堂何处寻,防江汹涌水滔滔。<BR>梅岭南侧剩遗址,只见居家处处楼。<BR>古祠重建振雄风,裔孙合力自无忧。<BR>梅岭禤祠重建日,更比乾隆上层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