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5/31 15:16:00
共758字 评价:0
共758字 评价:0
蘧姓,中国罕见姓氏,据《郑樵通志》记载:“蘧氏,卫大夫蘧瑗字伯玉之后,汉有大行令蘧正,望出黎阳。
蘧氏,上古名门。古书中最早关于蘧氏的记载是几蘧帝。蘧氏最为有名气,最德高望重的是春秋战国是卫国上大夫蘧伯玉,孔子和庄子都很认同他。《论语》和《庄子》中都有过蘧伯玉的记载!蘧氏历代都有精英载入史册,仅我所在的这一支目前虽说一般,但祖上在清康乾年间做四品带刀侍卫,家眷也受过皇室的郜封。
蘧公伯玉,名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里称“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王蘧”(即王字旁加一个蘧字)蘧璩和现在的琚相通,均为春秋战国卫大夫蘧公伯玉后人。
“王蘧”姓为古字,后分化为蘧、璩二支。
“璩”姓之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上大夫蘧伯玉,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北宋钱塘儒生编撰之《百家姓》,最初所载只有411姓,而第306姓即为“璩”姓。
“琚”姓是对璩的误写。1956年第一次文字改革时,将“鐻、據”等字简化为“锯、据”等后,虽然并未简化“璩”字,但许多地方政府或教育界人士就自作聪明地自行更改,加之,随着当时的四通打字机出现,因里面没有“璩”字,许多打字人员也就擅自简化,将“璩”改为“琚”,但音仍为璩,故经常为琚璩通用。
聚居有:河南、山西、湖北、浙江、安徽、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
蘧氏,上古名门。古书中最早关于蘧氏的记载是几蘧帝。蘧氏最为有名气,最德高望重的是春秋战国是卫国上大夫蘧伯玉,孔子和庄子都很认同他。《论语》和《庄子》中都有过蘧伯玉的记载!蘧氏历代都有精英载入史册,仅我所在的这一支目前虽说一般,但祖上在清康乾年间做四品带刀侍卫,家眷也受过皇室的郜封。
蘧公伯玉,名瑗,今河南长坦县伯玉村人,生卒不详,事卫三公(献公、襄公、灵公),因贤德闻名诸侯。《淮南子》卷二十?.泰族训里称“故臧武仲以其智存鲁,而天下莫能亡也;璩伯玉以其仁宁卫,而天下莫能危也。”。
“王蘧”(即王字旁加一个蘧字)蘧璩和现在的琚相通,均为春秋战国卫大夫蘧公伯玉后人。
“王蘧”姓为古字,后分化为蘧、璩二支。
“璩”姓之先祖为春秋战国时卫国上大夫蘧伯玉,传二十七世至“瑷”,曾任唐光禄大夫,居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于唐朝天宝年间蒙冤遭参,为避祸将其全家分三姓各自逃亡,即易“蘧”姓为“璩”、“瞿”和“渠”,音同字异,仍为一家。而“璩”字是“蘧”字去草头,去走之,意在愿后人不做官、不坐车,做布衣平民,耕读传家;加玉旁,意为不忘先祖“伯玉”。因此“璩”姓虽为小姓,亦不失源远流长。北宋钱塘儒生编撰之《百家姓》,最初所载只有411姓,而第306姓即为“璩”姓。
“琚”姓是对璩的误写。1956年第一次文字改革时,将“鐻、據”等字简化为“锯、据”等后,虽然并未简化“璩”字,但许多地方政府或教育界人士就自作聪明地自行更改,加之,随着当时的四通打字机出现,因里面没有“璩”字,许多打字人员也就擅自简化,将“璩”改为“琚”,但音仍为璩,故经常为琚璩通用。
聚居有:河南、山西、湖北、浙江、安徽、河北、山东、江西、浙江、江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