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汉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3690个姓1氏
当前版本:汉吉安 编订于2009/2/7 0:26:00
1324字 评价:1
  

《汉氏家谱序》现代语译意


  

 


  

物的根源是天地,人的根源是祖宗。祖宗是后辈的根源。要使后辈人知道自己的根源 所在,即使住址迁移千百次,而然能清楚的知道祖先的本支、旁支繁衍情况,就必须要修族谱。


  

榆中汉氏,是明朝弘治年间迁到榆中的,自此以后,就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而且代代都有作官为宦的,如继业公,曾经做过县令,且有显著政绩、鼎调公做过将军,立有战功。这些都是后辈人值得骄傲的。汉氏原来的族谱由于遭受兵灾被烧毁了。清同治年间,回民造反,地方遭到严重破坏。廷瑞公先祖以上因世代沧桑巨变恐怕无法考证。万清公是武解元出身,百川公是武庠出身。我在榆中小学任校长时,就和他们交往甚厚,以后因联姻关系(按:万清孙女嫁给徐步瀛长子)成了长辈。


  

民国十七年春(公元一九二八年)让我给汉氏家谱撰写序言,我深感自己学问浅薄,不能担此重任。但他们坚持让我来写,无法推托,只得在家谱的第一页上写上几句话,对此深为感慨。


  

我国一向重视家族修谱以传后世,这实在是一件好事。但是自从欧洲文化傅入东方,贬低家族而主张国家主义。这样以来,父子兄弟之间的感情冷谟了,宗族观念更是淡薄了。万清、百川诸公有感于此,立志修谱,以表答上对祖宗的敬忱,下使同族子孙团结友爱的期望。


  

我有机会在二公家作客,亲眼看到他们家良好的道德风尚,写了以上这些大概情况。希望后世子孙不要忘记修谱的宗旨,增强宗族团结,永不做挑拨离间有悖团结的事,这实在是修谱诸公的殷切期望。


  

前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举人徐步瀛敬撰


  

                               汉氏二十世孙汉育宝译意1990 年
  
  
  
  
以下是引用片段:

汉姓族谱信息修订

汉han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汉卫平:榆中汉氏“女真”来源…(2014/7/17 7:47:19)
  • 榆中汉氏“女真”来源(一)
      榆中汉氏编家族志,是他们本族的事,本无可厚非,但是把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我的亲人编进去,我自然要认真的考证一番了。
      先说说榆中汉氏称为源流铁证的出土“明碑,”一提出土,大家都会以为是有历史价值的文物,那么这个碑是出土的吗?按他们的说法,这个碑是1958年埋入土内,2000年又被挖了出来,在土里埋了42年。这怎么能称为千年的古碑呢,即使是万历时期的也不过四百多年。
      从碑的照片看,此碑的外型和现代的碑不差上下,不要说是明碑了,说是民国的,懂行的都不会相信。
      从碑正面上刻的字看,首先此碑没有刻墓主人的名字,其二时间方面只有万历二字,没有刻碑的具体时间,其三所刻的孝男孝孙的所有内容全是简化汉字,其四,一块碑,竟然是三种笔体。
      从碑的背面刻的字看,崭新如初,活脱脱的是刚刻上去的,当然也全是齐刷刷的简化汉字。简化汉字的方案是1956年1月28号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31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公布,在全国推行。
      
      明朝是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社会,其他的这里就不提了,但说墓葬就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哪个品级的官,享有坟地的尺寸,封堆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少都有严格的限制,对墓碑的规定: 明代朝廷品级命官,去世后朝廷负责部分后事,朝廷让工部按品级职别造墓立碑。“五品以上,许用碑,龟跌螭首;六品以下,许用碣,方跌园碣。”庶民不得立碑碣.同时对碑碣的高,宽,厚度都有严格的尺寸限制.如果违反规定,官府就会以越制的罪名进行处罚,轻者暴尸,重者杀掉活人.明代官员的等级为:正一品、从一品至正九品、从九品,共十八个等级.现在出土的明代碑碣很少,都是九品以上官员的,凡是出土了明代的碑碣都要给有关部门上报.
      榆中自称是一块四川资县典史的墓碑,典史是多大的官呢?典史就相当于现在的科员,是没有品的,在明代没品的就是下层人士,统称庶民,而庶民死后没有资格立碑。况且如果真是明碑,那就是属于国家的文物了,老百姓是不能私藏的。这块碑经过了哪一级哪一位考古人员的鉴定了?
      鉴于明代的严格规定,以及这块碑的外型、文字,我怀疑这块墓碑根本不是明代所刻,很可能是墓碑主人死后若干年或是现代才重新补刻的。
      碑的正面如图:
      
      碑的背面:
  • □路见不平者(摘)汉佳玺:我们汉氏先祖渊自“大…(2014/2/24 19:39:14)
  • 我们汉氏先祖渊自“大金国女真苗后裔元灭金时因以汉为姓”。元灭金时(1234年),因元军残暴掠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最小的十六子完颜斡忽--邺王,身为山后、中都(北京)的守护大将军,为避元军追杀,死里逃生,改名换姓,避祸存生“因以汉为姓沦落嵩山”。 这就是我们汉氏鼻祖的根由。因汉姓起源于金末元初《百家姓》、《千家姓》中没有汉姓,而在明代嘉靖年间陈士元著的《万姓总谱》中记载:“明初山东东莞有汉姓”。
  • □汉维军:姓氏评论(2011/3/30 15:46:56)
  • 汉燕飞你那里汉姓的多吗·
  • □汉维军:汉维军(2011/3/3 11:03:44)
  • 榆中上汉村人,五十九岁。太原市工作。我下一代是燕字辈,后改为大字辈,再往下一代是啥辈,如何排续。
  • □汉维军:汉姓追源(2011/3/3 10:01:07)
  • 陕西渭南地区有汉村乡,分为东汉、中汉、西汉村、居家都为汉姓;不知是那地、那代、那辈迁来的,是否与榆中汉姓同根同祖。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