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4/27 10:09:00
共1621字 评价:0
共1621字 评价:0
一、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系改姓,源于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改为刁氏。”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东石坝《姬氏志》均记载:“刁姓,系出弘农郡,周文王姬昌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中华百家姓秘典》记载:“周文王姬昌时,有同姓国雕国,其国人多姓雕氏,后简改刁姓。”《姓苑》记载:“刁,弘农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齐有竖貂,晋有刁协。” 周文王时,有雕国,其国人多姓雕氏,后简称刁。
2、以技为氏。《汉书》记载:“雕姓,考工雕人之后。” 考工,是西周至秦汉之际对所有技工的统称。在雕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雕人氏,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亦有取同音字简笔为刁姓者,世代相传至今。以人名为氏。《风俗通》:齐大夫童刁之后。战国时有刁勃,汉有刁间,齐人,以富闻。子孙居渤海。春秋时齐国大夫竖刁之后。《韵会》:刁氏出渤海齐大夫竖刁之后。竖刁,春秋时齐桓公之宠臣。桓公死后,五公子皆求立,竖刁因立储而丧生。其子孙以其名为氏,称刁姓,并尊竖刁为刁姓始祖之一。
4、为貂姓所改。《风俗通》载,春秋时齐国有貂勃,后代姓貂。《日知录雜論》云:古書“刁”与“貂”通。古代雕、貂二姓,后皆改为刁姓。 另据《日知录》《复古篇》载, 古代刁、雕、貂三字声同宗异,后统为刁姓。
5、出自他族。明时云南刀氏有改姓刁者;清时云南建水州慢车乡土舍、镇沅土府、四川建昌道红卜苴土百户等均有刁姓;今土、满、蒙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郡望
1、弘农郡:《郡望百家姓》上记载:刁氏望出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立弘农郡,设郡治在秦国名关函谷关边,县名也是弘农,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辖11县,118911户,475954人。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东汉、三国沿置,但今商洛市范围划规京兆尹,只领有河南省西部范围。西晋时,郡南部析置上洛郡,其区域进一步缩小到黄河流域今三门峡市范围。
2、渤海郡:《姓氏考略》上记载:刁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治所在浮阳(即今河北省沧州),后移治南皮(故城在今河北省南皮东北)。辖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海一带。
3、河西郡:北魏设置,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
三、迁徙与分布
刁氏发源地东有渤海郡,西有弘农郡。其属地今山东河北河南仍然居住很多族人。汉末三国魏晋时,刁姓在渤海郡和弘农郡是名门大族,繁衍十分兴旺。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动荡,晋室被迫南渡,渤海饶安人刁协亦避难南渡,为当朝尚书令,后被奸臣所杀,但其子孙显贵于当朝,后刘裕诛杀刁家,刁姓有回归北方者,但仍有血脉留居江南。北魏时,刁协五世孙刁整因河北战乱,遂奉母客居齐州。隋唐两代,刁姓繁衍之主流依旧在北方,但在苏、鄂等地均有刁氏入居。唐昭宗时,长安人刁光胤避乱入蜀。唐末五代时,上蔡人刁彦能因仕宦南唐而落籍升州,其子徙居润州丹徒。同时刁姓亦有进入湘、赣者。宋元明清几朝,今闽、粤、桂、云、贵均有刁姓人入迁。近代人闯关东,走西口,刁氏到东北三省和西北地区落户。由于战乱和政府移民,各支族人在迁徙过程中相互渗透,交叉流动。今山东郓城刁氏始祖为刁偕琳,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河南邓州刁氏始祖为刁亨,明初由南京迁河南邓州城内定居,后又落户刁堤。粤川的刁氏大都是刁清后裔,祖籍青州,广东兴宁、广西博白、四川泸州、重庆江津为主要居住区。元末移民,江西刁七五落户江苏宝应,后裔甚众。安徽含山、五河、金寨刁氏分别是刁福贵、刁国宝、刁德明的后代。山东文登长学山刁氏始祖为南宋刁全,因灭门之祸,其族人逃往烟台、大连、海阳、内蒙赤峰等地谋生。明朝洪武十三年,河北任邱刁巩的四个儿子移居山东。其中二子冉修居章邱,三子自修居即墨,四子敬修和五子懋修居黄县。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流动大,五湖四海均有族人入居。亦有到港台海外谋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刁姓有30多万人。
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姓氏词典》据《新纂氏族笺释》注云:“系改姓,源于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改为刁氏。”山东省汶上县、河南省偃师市东石坝《姬氏志》均记载:“刁姓,系出弘农郡,周文王姬昌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中华百家姓秘典》记载:“周文王姬昌时,有同姓国雕国,其国人多姓雕氏,后简改刁姓。”《姓苑》记载:“刁,弘农郡,系出姬姓。文王同姓有雕国,后更为刁氏。齐有竖貂,晋有刁协。” 周文王时,有雕国,其国人多姓雕氏,后简称刁。
2、以技为氏。《汉书》记载:“雕姓,考工雕人之后。” 考工,是西周至秦汉之际对所有技工的统称。在雕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职业称谓为姓氏者,称雕人氏,后大多省文简化为单姓雕氏,亦有取同音字简笔为刁姓者,世代相传至今。以人名为氏。《风俗通》:齐大夫童刁之后。战国时有刁勃,汉有刁间,齐人,以富闻。子孙居渤海。春秋时齐国大夫竖刁之后。《韵会》:刁氏出渤海齐大夫竖刁之后。竖刁,春秋时齐桓公之宠臣。桓公死后,五公子皆求立,竖刁因立储而丧生。其子孙以其名为氏,称刁姓,并尊竖刁为刁姓始祖之一。
4、为貂姓所改。《风俗通》载,春秋时齐国有貂勃,后代姓貂。《日知录雜論》云:古書“刁”与“貂”通。古代雕、貂二姓,后皆改为刁姓。 另据《日知录》《复古篇》载, 古代刁、雕、貂三字声同宗异,后统为刁姓。
5、出自他族。明时云南刀氏有改姓刁者;清时云南建水州慢车乡土舍、镇沅土府、四川建昌道红卜苴土百户等均有刁姓;今土、满、蒙等民族均有此姓。
二、郡望
1、弘农郡:《郡望百家姓》上记载:刁氏望出弘农郡。西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设立弘农郡,设郡治在秦国名关函谷关边,县名也是弘农,故址在今天河南省灵宝市东北,辖11县,118911户,475954人。包括今天河南省西部的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以及陕西省东南部的商洛市。东汉、三国沿置,但今商洛市范围划规京兆尹,只领有河南省西部范围。西晋时,郡南部析置上洛郡,其区域进一步缩小到黄河流域今三门峡市范围。
2、渤海郡:《姓氏考略》上记载:刁氏望出渤海郡。西汉时置,治所在浮阳(即今河北省沧州),后移治南皮(故城在今河北省南皮东北)。辖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海一带。
3、河西郡:北魏设置,故治在今山西省临汾。
三、迁徙与分布
刁氏发源地东有渤海郡,西有弘农郡。其属地今山东河北河南仍然居住很多族人。汉末三国魏晋时,刁姓在渤海郡和弘农郡是名门大族,繁衍十分兴旺。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动荡,晋室被迫南渡,渤海饶安人刁协亦避难南渡,为当朝尚书令,后被奸臣所杀,但其子孙显贵于当朝,后刘裕诛杀刁家,刁姓有回归北方者,但仍有血脉留居江南。北魏时,刁协五世孙刁整因河北战乱,遂奉母客居齐州。隋唐两代,刁姓繁衍之主流依旧在北方,但在苏、鄂等地均有刁氏入居。唐昭宗时,长安人刁光胤避乱入蜀。唐末五代时,上蔡人刁彦能因仕宦南唐而落籍升州,其子徙居润州丹徒。同时刁姓亦有进入湘、赣者。宋元明清几朝,今闽、粤、桂、云、贵均有刁姓人入迁。近代人闯关东,走西口,刁氏到东北三省和西北地区落户。由于战乱和政府移民,各支族人在迁徙过程中相互渗透,交叉流动。今山东郓城刁氏始祖为刁偕琳,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此。河南邓州刁氏始祖为刁亨,明初由南京迁河南邓州城内定居,后又落户刁堤。粤川的刁氏大都是刁清后裔,祖籍青州,广东兴宁、广西博白、四川泸州、重庆江津为主要居住区。元末移民,江西刁七五落户江苏宝应,后裔甚众。安徽含山、五河、金寨刁氏分别是刁福贵、刁国宝、刁德明的后代。山东文登长学山刁氏始祖为南宋刁全,因灭门之祸,其族人逃往烟台、大连、海阳、内蒙赤峰等地谋生。明朝洪武十三年,河北任邱刁巩的四个儿子移居山东。其中二子冉修居章邱,三子自修居即墨,四子敬修和五子懋修居黄县。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流动大,五湖四海均有族人入居。亦有到港台海外谋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刁姓有3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