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帖姓导航
姓氏维客
Netor直通车
赞助商链接
相关纪念馆
  • 相关纪念馆
  • (帖建功,1044)
  • (帖,79)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相关族谱
  • 相关族谱
  • 族谱(计2代,入谱2人)
3689个姓1氏
当前版本:shaanxilaotie 编订于2014/4/26 16:29:00
7861字 评价:0
  

可以印证我们帖姓来历:


各位寻根溯源拜姓的后裔:
  我的故乡在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拜家村。关于拜姓的来历,我在孩提时代就听到许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还有简洁明了的民谚——“帖丞相,拜驸马,答国公”(官池镇帖家村、拜家村、官池村三个村姓氏来源民谣),所有这些都传递一个信息“拜姓源于蒙古族”。近年来又看到拜姓为回族的些许考证,还有最近的管仲后裔说法。孰是孰非?哪种更可信?需要缜密的考证,令人信服的“证据”。希望有志于寻根溯源的海内外拜姓的后裔共同探讨,互传信息,尤其是具有说服力的《家谱》、《族谱》、拜姓分布区域(电子版)。现将本人收集到的关于拜姓来源三种代表性的考证资料公开发布,抛砖引玉,期许有更新更多的探讨、交流。本人还有一些资料,愿与回复者共享。我的邮箱:xlb1689@163.com.;QQ号——513147637

第一种说法:拜姓源于蒙古族(赞成该说法的人数全国最多,约一万多人。主要居住在陕西)

八旬老翁解读陕西“蒙古族村”(资料一)

发稿:2005-3-19 7:50:43        来源:陕西电台记者站
  80高龄的老人拜国良从1999年离休后,潜心研究,掀开陕西“蒙古族村”的面纱。
       西安晚报记者石俊荣 渭南日报记者 拜小安

  拜国良老人是大荔官池镇拜家村人,解放初期是大荔县许庄区团委书记,随后从事教育工作一直到退休,担任过大荔高级中学校长、是高级教师。3月初,记者当即赶赴他居住的地方拜访,感受他对陕西“蒙古族村”的研究历程。
 “蒙古族村”拜家村
 拜国良老人讲,百家姓里面没有姓拜的,而大荔县拜家村,全村居民大多数姓拜。他小时候就听说拜姓是元朝附马拜住的后裔,拜姓居民是蒙古族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拜家村的拜姓居民在填写“民族”时都填“汉族”。为此,他翻阅了《大荔县志》、《续资治通鉴》、《大荔乡土志》以及“文革”后幸存的拜家村拜姓《八家户》户谱等有关资料,印证大荔县的拜家村是个“蒙古族村”。
   据拜姓《八家户》户谱的《谱序》中记载:“……详察关中望族,惟拜姓从蒙古迁入中原。自元初有讳孔温者,世祖时,偕同张弘范灭宋有功,封都统,又封东鲁王。生子木华黎,好武骑,同伯颜开西域。成帝封平西侯。后征东海,大功底定,帝封东鲁王。至七世,有东平王拜住者,顺宗时当朝附马,武艺精通,镇守北边,封镇国将军。后以拜为姓,迁冯翊大荔兴平村居焉……。”
 他说,《户谱》中清清楚楚地记载着拜姓是从蒙古迁入中原,迁入地点是“冯翊大荔兴平村”。“兴平村”与“拜家村”是何关系呢?其实兴平村就是拜家村。拜国良老人说,他记得幼时家门牌上就写着“兴平村东鲁巷15号”,东鲁巷东边还有一个叫“东平巷”的。“兴平”、“东鲁”、“东平”三个名字的巧合绝非偶然,它证明了 “兴平村”是“拜家村”的前身。
 “《户谱》中所载拜姓之祖坟,即被拜姓人长年拜祭。从我记事起,每年清明节,全村拜姓上坟是很隆重的。各大户都是古式的祭祀方式,每大户的人都到齐后,便上香、烧纸、响鞭炮,集体叩拜奠酒,规模很大,悬灯结彩,热闹非凡。这一天,即使在外地的拜姓因生于同根,源于一体,也要回乡寻根祭祖,认真叩首拜坟。拜住的墓前有一石碑,可惜因为年深月久,碑文已残破零碎。然而,数百年来拜家村的拜姓居民都未曾忘记祭拜自己的祖先,这一事实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蒙古族人拜住就是拜家村拜姓居民的先祖。”拜国良老人回忆。
 中学时代,拜国良老人的历史老师王重九对他说:“你们姓拜的是蒙古族,县城文庙旁有座‘忠义祠’,庙内就有拜住的牌位,你们就是拜住的后裔。”“拜家村北还有帖姓的帖家村,有答姓的官池村都是蒙古族人。人常说,帖、答、拜不用猜(是蒙古族),就是这个意思……”。在拜家村的《户谱》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按七世始祖均可入祠。以忠献公忠孝,殉难湮没不彰,自道光元年,申奏皇上,奉旨入同州忠义祠内。关于“忠义祠”这件事,他寻访了拜家村两位老人,大约在1942年,县上要求把忠义祠从城内拆迁到拜家村,当时村上把拆迁下的木料、砖瓦等给本村学校盖了两个教室。
  在《渭南地区志》中的《大荔乡土志》里,也详细地记载着蒙古族“帖、答、拜”三姓明初移居大荔的情况。记者从大荔县官池镇政府了解到,目前,在拜家村、帖家村、官池村有千余户、六七千人的蒙古族后裔,其中拜家村是“蒙古族”后裔最多的村子,有3000多人。
 元朝重臣拜住
 据拜国良老人搜集研究,拜住是元代始祖一世孔温的第七世,出身将门,远承祖宗之风,以先祖功勋世袭宿卫长,他胸怀韬略,一生屡立奇功。顺宗时他是光禄大夫加开府仪同三司。每议大政,必依据典章制度。英宗登基,任中书平章政事,又任中书左丞相。冬十二年,进右丞相,监修国史。
   拜住死后,葬于平江。明永乐初年,将拜住灵柩从平江迁葬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华山之阴,渭水之阳的大荔县沙苑南拜家村。
 “拜家”研究引发回应
 2000年,有关刊物发表了拜国良老人撰写的《陕西省的蒙古族村大荔县拜家村》和拜住的有关历史后,引起了相关的回应,2001年,远在江苏省苏中地区的拜氏家族寄来了他们新编的《拜氏家谱》,互相探讨拜氏家族的历史。
 这部38页的《家谱》分为《序言篇》、《原序》、《拜姓起源考证》、《‘三畏堂’祠堂名来源考证》以及清乾隆年间以来的家谱等,详细记述了家谱的编制和修订经过。他们根据历史资料研究分析,他们也是拜住的后裔,并与拜国良老人互相信件来往交流。
 读者也打电话和写信追询拜住前六世和其儿子等悬念。拜国良又着手调查。他托人从书店买来了《陕西通史》,又通过早年的同学从北京邮寄来《中国皇帝全传》,参考拜家村拜姓《八家户》户谱等有关资料,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证。
 他研究查明,七世拜住前六世为:一世孔温窟哇,姓扎刺儿氏。元世祖时丞相,元代前期政治家。至治元年(1321年),成吉思汗下诏封他为推忠效节保太佐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是忠宣。二世木华黎(1170至1223年)追随成吉思汗,参与统一蒙古各部的战争,屡立战功、蒙古建国,他被封为左手万户长。他去世后,成吉思汗下诏封他为体仁开国辅世佐命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是忠武。三世孛鲁,蒙古国大将军,他继领其父木华黎的职务,掌握着经略汉地的大权。后被诏封纯诚开济保德辅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鲁国王,谥号是忠定。四世霸都鲁,佐元世祖忽必烈为元帅,屡立战功,迨大德八年、追赠推诚宣力翊卫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谥号是武靖。五世安童、1265年任中书右丞相,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元代前期政治家。迨大德七年制赠为推忠同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束力(此字为“束”旁“力”)立保定新成开国元勋,谥号是忠宪。六世兀都带,元仁宗时为太师之职、诏长宿卫事,以孝闻。迨至大二年,制赠辅诚保德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东平王。仅活31岁,谥号是忠简。七世拜住。
  从孔温窟哇至拜住家族七世皆为元朝重臣,为元朝的兴盛立下了不朽之功勋,其功名载于史册。“拜住前六世皆姓扎剌儿氏。元大德(1297至1307年)、至治(1321至1323)年间,改姓拜” 。“八世拜笃麟,其父拜住。此时是元王朝的腐败没落,朱元璋起义造反的兴起。明初,拜笃麟降明,奉命由河北涿州迁居大荔沙苑至今”(《陕西通史》)。据拜家村拜姓家谱载,拜住前六世先祖,死后皆葬于内蒙古的只兰(今我省榆林市文物圣地木华黎坟)。七世拜住到十二世皆葬于大荔县拜家村的祖坟。十三世后分支的各大户就有了各自的祖坟。
  如今,“蒙古族村”的拜家后裔已经被“汉化”了,与其他居民没有什么两样了。
1、拜国良老人提供的拜住墓照片摄于1957年
2、拜国良老人撰写的手稿

蒙古村缮撰家谱 拜姓人入陕638年贡献大(资料二)
新华网陕西频道 2006-01-04 电
陕西惟一一个蒙古村———大荔县拜家村缮修家谱。从蒙古迁入陕西的蒙古族拜姓第二十八代后裔、现年61岁的怀德先生历经一年时间,修得家谱。600多年前为避难逃到陕西,拜姓家族为陕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意义的是,拜怀德整理家谱时,还发现了河南、江苏两支蒙古家族的后裔。 
 陕西“蒙古村”已有638年历史 
 说起拜家村,还得追溯到明朝初期。当时,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之后,元朝末代皇帝顺宗北迁蒙古,王公贵族纷纷逃出京城,隐居生活。八世祖笃麟铁木尔为躲避战乱和明朝官吏的追查,率众家人隐迁至现在的大荔县洛南。那时蒙古人没有父子相袭家姓的习俗。迁到大荔后确定以拜姓为世传家姓。如今,拜姓蒙古人已在大荔生长了三十余代。据该村年长者回忆,拜家村建有祠堂,定有族规,立有家法,所以村风蔚然。村名由东杨村、梧柳村、兴平村等几经变更,土改时确定为拜家村,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时,将拜氏蒙古族统登记为汉族。所以,鲜有人知的陕西“蒙古村”已有638年的历史。 
 拜姓蒙古人入陕贡献大 
 拜姓蒙古人入陕,给陕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1956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拜家村全村“舍小家、顾大家”整体迁移。 
  修家谱寻源续脉激励后人 
 “家是国之细胞,无家则无国,人是家之灵魂,无人则无家。家家都有源。家无谱犹如国无史,国无史则纲纪混淆,家无谱则宗枝紊乱。知国史则知兴衰,知家谱则唇齿相爱。因此,修家谱也是固家族,因国家之根本。”拜怀德先生说,家谱从成吉思汗时期的太师木华黎、忽必烈时期的丞相安童、英宗皇帝的丞相拜住修起,所以,将历史细节融入拜姓家谱具有特别的意义。 
 拜怀德先生为修家谱,跑遍了渭南地区,查阅了大量史料,完成缮撰家谱之夙愿,文言写就,共四万余字。修家谱意外发现河南、江苏两个拜姓同族“蒙古村”。(记者王飞) 
  
陕西“蒙古村”缮撰家谱 拜姓蒙古人入陕贡献大(资料三)
www.xawb.com 2006-01-04 09:51:41
  西安晚报本报讯(记者王飞)陕西惟一一个蒙古村———大荔县拜家村缮修家谱。从蒙古迁入陕西的蒙古族拜姓第二十八代后裔、现年61岁的怀德先生历经一年时间,修得家谱。600多年前为避难逃到陕西,拜姓家族为陕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意义的是,拜怀德整理家谱时,还发现了河南、江苏两支蒙古家族的后裔。 
  陕西“蒙古村”已有638年历史 
  说起拜家村,还得追溯到明朝初期。当时,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之后,元朝末代皇帝顺宗北迁蒙古,王公贵族纷纷逃出京城,隐居生活。八世祖笃麟铁木尔为躲避战乱和明朝官吏的追查,率众家人隐迁至现在的大荔县洛南。那时蒙古人没有父子相袭家姓的习俗。迁到大荔后确定以拜姓为世传家姓。如今,拜姓蒙古人已在大荔生长了三十余代。据该村年长者回忆,拜家村建有祠堂,定有族规,立有家法,所以村风蔚然。村名由东杨村、梧柳村、兴平村等几经变更,土改时确定为拜家村,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时,将拜氏蒙古族统登记为汉族。所以,鲜有人知的陕西“蒙古村”已有638年的历史。 
  拜姓蒙古人入陕贡献大 
  拜姓蒙古人入陕,给陕西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1956年修建三门峡水库,拜家村全村“舍小家、顾大家”整体迁移。 
   修家谱寻源续脉激励后人 
  “家是国之细胞,无家则无国,人是家之灵魂,无人则无家。家家都有源。家无谱犹如国无史,国无史则纲纪混淆,家无谱则宗枝紊乱。知国史则知兴衰,知家谱则唇齿相爱。因此,修家谱也是固家族,因国家之根本。”拜怀德先生说,家谱从成吉思汗时期的太师木华黎、忽必烈时期的丞相安童、英宗皇帝的丞相拜住修起,所以,将历史细节融入拜姓家谱具有特别的意义。 
  拜怀德先生为修家谱,跑遍了渭南地区,查阅了大量史料,完成缮撰家谱之夙愿,文言写就,共四万余字。修家谱意外发现河南、江苏两个拜姓同族“蒙古村”。


第二种说法:拜姓为管仲后裔(主要居住在江苏一带)
罕见姓氏探秘“拜”姓出自名臣管仲
  2005年04月07日08:4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http://www.sina.com.cn
金陵晚报记者于峰实习生郭灿【金陵晚报报道】从开始征集古怪姓氏以来,本报已经征集到了近百个古怪姓氏,这些姓氏中,有很多是蒋国祥老人没有收集到的,借助于本报的帮助,老人的千家姓收藏目标就快要完成了。但在提供姓氏的大多数读者中,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姓氏的真正来历,许多人家曾经都有家谱,但都已经找寻不到了。昨天,姓“拜”的江苏省农垦集团干部拜忠喜却拿着一本完整的《拜氏家谱》,为记者讲述了难得一见的拜姓的来历。 
管仲后人姓“拜”
 

第三种说法:拜姓为回族古老姓氏之一(主要居住在甘肃一带)

 

帖姓介绍信息修订

帖tie
姓氏最新1讨论

维客与宗祠

姓氏操作面板

姓介绍修订史

谱概况修订史

万家姓的说明

姓氏联络
相关留言
  • 姓氏经典留言
  • □帖存风:姓氏评论(2015/11/19 18:36:13)
  • 我是繁峙的也姓帖原来全国有这么多姓帖的
  • □访客:???(2015/11/16 0:21:29)
  • !!!!!!!!!!!!!!!
  • □求道智慧课堂:求道智慧课堂让课堂手机不再泛滥!(2015/10/4 21:02:11)
  • 求道智慧课堂是一款应用于高校、职业院校、中专技校等学校的师生互动交流的APP。目的为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加强师生沟通质量。
      主要功能如下:
      1、课程表:老师上传课程表,全班共享,手机提示老师和学生上课信息。
      2、签到考勤:根据课程表课前自动要求学生手机签到。
      3、在线测试:手机实时测试并统计成绩。
      4、课堂监控:开始上课则学生手机自动运行求道软件,且不能退出,并监控学生电话,不能与外界通话。
      5、 班级公告、辅导答疑
      6、 成绩分析
      7、奖学金
      
      http://www.qiudaoing.com
  • □访客:姓氏评论(2014/7/29 22:44:41)
  • 帖氏姓普族谱有?
  • □shaanxilaotie:山西省应县大黄巍张家…(2014/4/26 15:52:49)
  • 山西省 应县 大黄巍 张家营这两个村全部都姓帖 。
      我在地图上发现,应县还有一个村子叫,帖庄村(陕西大荔有帖家村,岐山有帖家河村,四川剑阁有帖家山村,这样帖姓人也算有山有河,有庄有村啦,哈哈,安徽怀远帖沟村)。应县过去属于大同,现在归朔州管。有著名的应县木塔(释迦塔),有佛祖真牙舍利。
      应县的帖姓,倒印证了我的先辈说我们来自于大同的说法。
      
      下面这位更验证了口口相传的真实:
      
      帖建军,我是山西省应县大黄巍村的,我们村以前叫帖家村,后来改名的.全国姓帖的老祖宗据说都是从我们那出去的 。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关于NETOR | 招聘信息 | 联系邮箱 | 策略联盟
Copyright (C)2000-2024 netor.net.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Netor网同纪念 客服电话:400-088-0131 微信:15011475923 微博:关注Netor纪念
沪ICP备17033281号 上海圣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