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runcl 编订于2017/4/22 11:30:00
共5754字 评价:7
共5754字 评价:7
豫南《闰氏宗谱》的编撰
闰氏子弟,在豫南八县两区为数不少,有许多分支散布在市内、省内、乃至全国的许多区域。
此前,闰氏只有十六辈世系,没有宗谱,实为憾事。新立宗谱,工程复杂,十分艰巨,许多情况查无资料。但是,它难不倒闰氏后人,因为立谱是大家的共同愿望,甚至是几代人的梦想。经过充分酝酿,这项工作在2005年冬正式启动。
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和宗族有谱。《汉语词典》解释,谱有家谱、宗谱、族谱之分,都是记载本群体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书。家谱范围太小,族谱又太大,故取名宗谱。
本次宗谱的编撰有四个方面的考量:
一、“同宗说”是共识。
豫南的闰氏后人,大多居住在商城县鄢岗镇徐寨村和双楼村。徐寨东畈和双楼西畈统称闰家畈。除了东畈各分支、西畈各分支,还有固始县各分支、潢川县各分支、商城县畈外各分支、信阳市区各分支, ……由这些分支,又有人走出豫南,形成南京分支、广州分支、北京分支 、上海分支、青海分支、安徽分支、浙江分支、湖北分支、辽宁分支、郑州分支、开封分支等等。豫南的闰家及其外迁户累计有近三百户、一千四百余口居民。
据考证,居住在信阳各县区的闰氏后代,均源于民国以前的固始县马堽集, 即现今的商城县鄢岗镇闰家畈。它地处固、潢、商三县交界商城县一侧,在四周丘陵中间,是一条大畈,东西长十余里,南北宽五六里,。东西两畈,水源充足,沟塘纵横,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村民大多姓闰,现时还有二百户人家,近千口居民。
这里, 有许多美妙的传说。
相传, 明末闯王打天下和清军入关, 由于战乱、灾荒, 内地人死亡很多。据《固始县志》记载,“清顺治三年(1646年),县境人口仅万人左右”。清初从江西景德镇迁来闰选、闰峨两个兄弟。他们开始的时候住在汪寨的“闰桥”,再到“闰小寨”,直至徐寨、双楼间的大畈。经过数代繁衍,子孙在闰家畈铺展开来。兄弟两一个务农,一个经商; 务农的中午过年,经商的晚上过年。吃年饭时间不一致的习俗, 一直沿习到现在。
还有一种说法。闯王在陕西起兵反叛明廷,流窜作战到江西,闰选、闰峨参加了义军。从南向北打入河南后,在一次作战中失利,闰选把闯王藏在当地百姓家,才逃过这次大难。在调兵遣将三洗光州(潢川)后,为了牢记他起死回生的地方,派有功的闰氏两兄弟留下耕作与治理。这个地方不是别处,就是后来闰选、闰峨修闰桥,潭堰改为闰老潭的所在。
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补充,来龙去脉清楚逼真,更具有可信度。
闰选和闰峨,是两畈人的始祖 。这里的一发坟、二发坟、三发坟, 安葬着闰氏的先人们。碑文显示,一发坟里安葬的就是闰选和闰峨。半个世纪前,一发坟祠堂被拆;四十年前文革,又毁坏石狮、石碑;眼下,坟前仅有倒着的一个石香炉、两个石蜡台和断碑。碑文虽然脱落严重,但仍能显示繁写的“始祖閠選”、“妣鄢”等字样。重建宗祠的一天不会很久了,那时将别有一番景象。
当地, 闰家的儿子英俊勤劳, 潘家的女子美丽贤惠, 世代做亲的很多。因而, 在闰家畈的“王国”里, 有“闰家的天子, 潘家的娘娘”一说。
闰家畈, 有一条千百年里自然流淌的小河, 当年架着树木支撑的小桥,成为两畈人对外联系的纽带。在西南方的汪寨,春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系闰选、闰峨所修,即地图上的“闰桥”。如今,这里有沪陕高速公路和宁西铁路,又在修筑村乡水泥公路, 成为两畈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坦途。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只见一望无际的畈田里,生长着茂盛的庄稼。走进农家,只见羊满坡、鱼满塘、鸡满圈、粮满仓。虽然有人仍住着土坯墙房屋,但是不少户盖起了两层的小楼房,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有的户外出务工或经商,经济状况有了好转。这是近几年的新变化。
二、“世系说”相一致。
信阳籍、商城籍或鄢岗籍的闰氏后人,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人员相互联系不断,二是遵守十六辈世系不乱。
在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维系各分支相互联系的志士仁人不少,固始的闰天佑(闰学古)、闰道国、闰道宏、闰崇明,商城的闰道伦、闰道英、闰道文、闰道举、闰崇印、闰崇林、闰崇明,潢川的闰道理、闰道德、闰崇岭,南京的闰崇森, 广州的闰崇友,开封的闰崇敬、郑州的闰文斌等等,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开展走访,极大地增进了同出一脉的亲情关系。
十六辈世系是“国承天道,崇尚文学,传家嗣事,恒维振作”。孩子起名,第一个字是姓,第二个字是辈,第三个字是名,起码男孩是这样。
十六辈世系是闰氏先人的伟大杰作,承认并使用这十六个字,是豫南闰氏同宗同派的基础。
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笔者认为,它不仅指出了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四个举措,而且道出了闰氏先人对后辈的殷切希望。“国承天道”,是说国家的治理、国家的兴旺,需要继承和实施正确的得民心顺民意的方针政策。这是四项举措中首要的措施。“崇尚文学”,是说尊崇和提倡文化学习,掌握新知识,接受新思想。这是提高种族人员素质的必由之路,在文治武功方面肯定文治,完全符合儒家思想。“传家嗣事”, 是说世代繁衍和传存下去,宗祠兴旺,香火不断。意为凡事要有人,像接力赛跑,有了人才能创造人间奇绩。“恒维振作”,是说永远地保持旺盛的斗志,振奋的精神。这既显现了民族需要自强不息,也表露了闰氏需要有博大的胸怀。
十六辈世系不仅被闰氏后人所牢记,就连闰家客(婿)也能背上几句。人们不禁要问:“立世系的先人究竟是谁”?
去江西务工的人回来说,那里的闰家人,取名不讲辈,只是两个字。闰选和闰峨,名字也都是两个字。可见世系立得不会久远。有一个分支反映,他们的“国”字辈前,有个“光”字。是“光”字,而不是“作”字,不属世系循环使用;“光”字的出现,可能跟在光緖年间取名有关。历史上的家谱问题,据老人回忆,过去有个《家谱》,东畈、西畈、固始各一份,均已失传。徐寨村的闰道举说,他家有一本,小时候看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他哥哥弄丢了。鄢岗镇的闰道伦说,他的曾祖父闰国定在民国初年曾撰写家谱,后人手里却没有任何资料。这说明,家谱和世系可能出自一人之手,他应该是“国”字辈前或“国”字辈的某位先贤,时间当推道光十年(1830年)左右。
清顺治元年(1644年)前后,闰选和闰峨定居闰家畈。他们应该在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前出生。统计资料表明,1830年左右,年长的“国”字辈人出生。从1644年至1830年,有一百八十六年、估计九代无人知晓的历史。1620年以前,闰选和闰峨在江西的前人的历史更不清楚。因而准确地说,本谱反映的只能是,豫南闰氏从1620年至2006年共计三百八十六年不完整的历史。
为了表示对闰家畈始祖 闰选、闰峨的崇敬,和其后九代先辈的追念,在编排代数时,我们把闰选和闰峨列为第一代,“国”字辈列为第十一代,“承”字辈列为第十二代,“天”字辈列为第十三代,“道”字辈列为第十四代,以下依次类推。
随着“传”字辈的成长,十六辈世系已使用过半,续谱一事被提到了日程。沿着先人第一系十六辈世系的创作思路,笔者提出第二系十六辈世系是:“科教兴邦,和顺安康,英俊杰良,延宗庭芳”。这一动议在宗族会议上反复讨论,获得通过。第二系世系所勾画的依然是重视科学教育,打造和谐、顺畅、安定、健康的社会环境;不断涌现英武、才俊、杰出、贤良之人,传承前辈事业,让门庭内外是一遍芬芳的春天。这与时俱进地反映了建立小康社会及兴邦的重要条件,同时期盼多出英豪,光耀闰氏门庭。世人所盼,国如此,家亦如此,千古一理,对吗?
三、“起源说”待探索
我们姓闰,很想知道自己的姓氏起源。但是,这个神秘的面纱一直没能揭开。
在民间传说和最近研究中,有许多种起源的提法:少数民族说,吴越之地说,“闰”“润”同宗说,刘氏分支说等等。
山东的闰氏家族流传的是,汉朝时有位王爷功勋卓著,威震朝野,危及皇权,遂贬为庶人,并不许再姓刘。王爷问汉王:“不姓刘,姓什么?请明示”。汉王提笔写个“王”字,外面划个没封口的圈,说:“就姓这个吧!”王爷想了想,马上明白过来。圈没封口说明有门,门中有王是个“闰”字,皇上是教我姓闰啊!于是山呼“谢主隆恩!”下殿去了。
《史记》载,刘邦封了十二位王爷,全是他的儿子和叔侄。后世汉帝又封了多少王爷,废了多少王爷,不得而知。传说中被贬的那位由刘姓改为闰姓的王爷,有无其事?有无其人?其人又是谁?在什么时候?眼下没有查到资料。
据调查,现在全国的闰氏主要有豫南、江西、山东三个大的分支。豫南分支的始祖闰选、闰峨,在明末清初来自江西,这是定论。江西分支因为史前中原各姓多次大举南迁,可能来自山东,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假若那位王爷的故事属实,被贬后可能去了山东吧!这样,帝尧、源明既是刘氏的始祖,也是闰氏的始祖;那位王爷则是闰氏的开姓始祖,距今已有两千余年了。
为了澄清起源,许多闰氏后人在史籍、图书馆、信息网、姓氏研究会间流连忘返,遗憾的是没有着落。
和起源相对应的是分流,豫南确有闰姓分流的现象。固始罗道冲的贠(Yun)凡清,称其爷爷来自闰家畈,父亲还经常和闰家畈人及固始的闰学古走动;现在的姓却变成了“贠”,电话簿上还写成了“运”,这分明是笔误造成的。外界很多人不认识“闰”字,而认识“润”字的不少。有些人为了工作需要,把姓名的“闰”字改成了“润”字,如闰道宏、闰文斌即是例子,他们打算退休后再改回来。南京的司机润重庆,称其家乡是江苏溧水白马镇,祖籍是河南固始,而固始没有“润”姓,只有“闰”姓,按固始取名应为闰崇庆,这是前人离乡造成的。
《词海》和各种《字典》里“闰”字的含义,象年、月、日、时一样,是表示时序的,如闰年、闰月、闰日。“闰”在中国人的姓氏里,除了人数不多的闰氏后人姓闰,还有鲁迅先生小说《故乡》里的闰土姓闰,电影《大刀记》里两个闰氏兄弟在为父报仇后还改成了门姓和王姓。然而,古今人们的名、字、号里带“闰”字的却不少,大有一点顺延、广大、久远、吉祥的味道。在有数千年姓氏文明的国度里,以顽强的生命力占有一席之地,闰氏后人难道不感到自豪吗?!
四、“三统一”贯始终。
在宗谱资料的收集、编写、加工、整理、定稿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坚持现时性与历史性相统一,习惯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示范性与自发性相协调的原则。
外姓的族谱,有的续订几十稿,延续数千年,甚至从三皇五帝谈起。我们则不同,我们只能从前人留下的明末清初闰选、闰峨的传说中,尤其近一百多年的史料中,查到闰氏的相关资料。1620年闰选、闰峨出生前是空白,之后又有九代人的空白。我们只能在各分支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汇总,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重在近代人的、历史线索真实的《闰氏宗谱》。
闰选和闰峨青年时从江西南来,耕田经商,开辟了新的桑梓。经过几代人的拼搏,终于造就了豫南闰氏的发祥地。这本来是闰家历史上应该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资料太少,只能靠传说提及。
闰氏历史上除了有闰选、闰峨这样的创家立业的优秀人才,还涌现了清代秀才闰国安、闰国定,一代名师“闰老绅士”闰天科(号香谷),一代名医闰天佑(字学古),新中国建国功臣、解放军某部炮兵营长闰道乾,省劳动模范闰道财,省人大代表闰道荣,潢川县副县长闰道宏,北京总后兴鑫集团常委、大校、正师级干部闰崇森,尉氏县委常务副书记闰崇敬,青海省格尔木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闰崇邦,郑州驻军某部副政委闰文斌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和社会精英。在社会基层,还有许多种田能手、致富模范、各类专家和部门负责人。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光荣,也是闰氏宗族的骄傲。
宗谱主要内容有:緖论、分支序列表、家谱选录、闰家故事、闰氏论坛等,各部份都有比较详实的内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考虑,宗谱不仅反映历史,而且应具有可读性。搜集、研究、编撰的过程,就是闰氏对中华姓氏文化的一项贡献。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编辑工作基本完成总体设计、序言的写作、各分支人员填表、各分支家史搜集,闰家故事和闰氏论坛栏目也有了几篇好文章。四月份开始,反复修改稿件,几度实地考察,不断修改补充,八月才算定稿。
我们看到过几家外姓族谱,只叙男丁,不谈女流。编写组认为,闰家的祖辈媳妇、老少姑娘都应该写,她们撑起了闰家的半边天,她们的事绩在分支材料中随处可见。由于种种原因,外姓改闰姓、闰姓改外姓的,也都尽可能的收录。
2005年10月,《闰氏百年》脱稿后,征求意见的过程,起到了早期的发动作用。各分支互相联络、走访、考察,纷纷收集资料,赶写自己的家史。11月20日的热闹场面让人难忘。外地的闰姓十二人组成访亲团,齐聚闰家畈,他们中有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贤达。受到镇党委陶宏江书记、老村支书闰道禄、现任支书闰崇明的热烈欢迎,并得到东道主闰崇林、闰崇森、闰崇峰的盛情款待。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谈笑声里总关情!2006年4月2日,值清明到来之际,鄢岗镇闰家畈人,同来自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的闰选、闰峨裔孙,共聚一发坟,恭祭我们的始祖和已故的先人们。此次祭祖,在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加男女老少三百人,开了二十二桌饭,镇领导马建国镇长、李建国副书记十分重视并到场讲话。这些活动,对立谱和弘扬闰氏文化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力。
在宗谱编撰过程中,编辑组、联络组、经济组的闰道国、闰道理、闰崇明(固始)、闰天龙、闰崇林、闰崇明(徐寨)、闰崇岭、闰崇印等在各分支间奔波,多方协调、精心运作或不知疲倦地写作,闰道宏、闰崇森、闰崇敬不断地来电指导,各分支负责任地提供稿件,不少人士为印刷慷慨解囊,他们为宗谱出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修坟建祠工程组不辞劳苦,组织赔青、修坟、栽树,并为日后建祠多方准备,受到族人的赞许。宗谱编委会将在2007年清明举行大典,重修并落成一、二、三发坟墓碑。
本次编写宗谱,说是立谱,是因为闰氏后人手里无谱;说是续谱,是因为史前有个失传的家谱。笔者以为,“立”或“续”的讨论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关键是《闰氏宗谱》问世后,闰家人有了自己的宗谱。为了扩大闰氏在社会上的影响,我们将向相关图书馆、姓氏研究会赠送宗谱。
前人大多离我们而去, 此谱算作对他们的纪念。愿我辈人幸福安康,后辈人继往开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闰道国 2006.7.20于信阳
联系电话:15637699635 15637606699
闰氏子弟,在豫南八县两区为数不少,有许多分支散布在市内、省内、乃至全国的许多区域。
此前,闰氏只有十六辈世系,没有宗谱,实为憾事。新立宗谱,工程复杂,十分艰巨,许多情况查无资料。但是,它难不倒闰氏后人,因为立谱是大家的共同愿望,甚至是几代人的梦想。经过充分酝酿,这项工作在2005年冬正式启动。
国有国史,县有县志,家和宗族有谱。《汉语词典》解释,谱有家谱、宗谱、族谱之分,都是记载本群体世系和重要人物的书。家谱范围太小,族谱又太大,故取名宗谱。
本次宗谱的编撰有四个方面的考量:
一、“同宗说”是共识。
豫南的闰氏后人,大多居住在商城县鄢岗镇徐寨村和双楼村。徐寨东畈和双楼西畈统称闰家畈。除了东畈各分支、西畈各分支,还有固始县各分支、潢川县各分支、商城县畈外各分支、信阳市区各分支, ……由这些分支,又有人走出豫南,形成南京分支、广州分支、北京分支 、上海分支、青海分支、安徽分支、浙江分支、湖北分支、辽宁分支、郑州分支、开封分支等等。豫南的闰家及其外迁户累计有近三百户、一千四百余口居民。
据考证,居住在信阳各县区的闰氏后代,均源于民国以前的固始县马堽集, 即现今的商城县鄢岗镇闰家畈。它地处固、潢、商三县交界商城县一侧,在四周丘陵中间,是一条大畈,东西长十余里,南北宽五六里,。东西两畈,水源充足,沟塘纵横,土地肥沃,人杰地灵。村民大多姓闰,现时还有二百户人家,近千口居民。
这里, 有许多美妙的传说。
相传, 明末闯王打天下和清军入关, 由于战乱、灾荒, 内地人死亡很多。据《固始县志》记载,“清顺治三年(1646年),县境人口仅万人左右”。清初从江西景德镇迁来闰选、闰峨两个兄弟。他们开始的时候住在汪寨的“闰桥”,再到“闰小寨”,直至徐寨、双楼间的大畈。经过数代繁衍,子孙在闰家畈铺展开来。兄弟两一个务农,一个经商; 务农的中午过年,经商的晚上过年。吃年饭时间不一致的习俗, 一直沿习到现在。
还有一种说法。闯王在陕西起兵反叛明廷,流窜作战到江西,闰选、闰峨参加了义军。从南向北打入河南后,在一次作战中失利,闰选把闯王藏在当地百姓家,才逃过这次大难。在调兵遣将三洗光州(潢川)后,为了牢记他起死回生的地方,派有功的闰氏两兄弟留下耕作与治理。这个地方不是别处,就是后来闰选、闰峨修闰桥,潭堰改为闰老潭的所在。
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是对第一种说法的补充,来龙去脉清楚逼真,更具有可信度。
闰选和闰峨,是两畈人的始祖 。这里的一发坟、二发坟、三发坟, 安葬着闰氏的先人们。碑文显示,一发坟里安葬的就是闰选和闰峨。半个世纪前,一发坟祠堂被拆;四十年前文革,又毁坏石狮、石碑;眼下,坟前仅有倒着的一个石香炉、两个石蜡台和断碑。碑文虽然脱落严重,但仍能显示繁写的“始祖閠選”、“妣鄢”等字样。重建宗祠的一天不会很久了,那时将别有一番景象。
当地, 闰家的儿子英俊勤劳, 潘家的女子美丽贤惠, 世代做亲的很多。因而, 在闰家畈的“王国”里, 有“闰家的天子, 潘家的娘娘”一说。
闰家畈, 有一条千百年里自然流淌的小河, 当年架着树木支撑的小桥,成为两畈人对外联系的纽带。在西南方的汪寨,春河上有一座古老的石桥,系闰选、闰峨所修,即地图上的“闰桥”。如今,这里有沪陕高速公路和宁西铁路,又在修筑村乡水泥公路, 成为两畈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坦途。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只见一望无际的畈田里,生长着茂盛的庄稼。走进农家,只见羊满坡、鱼满塘、鸡满圈、粮满仓。虽然有人仍住着土坯墙房屋,但是不少户盖起了两层的小楼房,脸上露出幸福的微笑。有的户外出务工或经商,经济状况有了好转。这是近几年的新变化。
二、“世系说”相一致。
信阳籍、商城籍或鄢岗籍的闰氏后人,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人员相互联系不断,二是遵守十六辈世系不乱。
在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维系各分支相互联系的志士仁人不少,固始的闰天佑(闰学古)、闰道国、闰道宏、闰崇明,商城的闰道伦、闰道英、闰道文、闰道举、闰崇印、闰崇林、闰崇明,潢川的闰道理、闰道德、闰崇岭,南京的闰崇森, 广州的闰崇友,开封的闰崇敬、郑州的闰文斌等等,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场合开展走访,极大地增进了同出一脉的亲情关系。
十六辈世系是“国承天道,崇尚文学,传家嗣事,恒维振作”。孩子起名,第一个字是姓,第二个字是辈,第三个字是名,起码男孩是这样。
十六辈世系是闰氏先人的伟大杰作,承认并使用这十六个字,是豫南闰氏同宗同派的基础。
它读起来朗朗上口,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奥的哲理。笔者认为,它不仅指出了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四个举措,而且道出了闰氏先人对后辈的殷切希望。“国承天道”,是说国家的治理、国家的兴旺,需要继承和实施正确的得民心顺民意的方针政策。这是四项举措中首要的措施。“崇尚文学”,是说尊崇和提倡文化学习,掌握新知识,接受新思想。这是提高种族人员素质的必由之路,在文治武功方面肯定文治,完全符合儒家思想。“传家嗣事”, 是说世代繁衍和传存下去,宗祠兴旺,香火不断。意为凡事要有人,像接力赛跑,有了人才能创造人间奇绩。“恒维振作”,是说永远地保持旺盛的斗志,振奋的精神。这既显现了民族需要自强不息,也表露了闰氏需要有博大的胸怀。
十六辈世系不仅被闰氏后人所牢记,就连闰家客(婿)也能背上几句。人们不禁要问:“立世系的先人究竟是谁”?
去江西务工的人回来说,那里的闰家人,取名不讲辈,只是两个字。闰选和闰峨,名字也都是两个字。可见世系立得不会久远。有一个分支反映,他们的“国”字辈前,有个“光”字。是“光”字,而不是“作”字,不属世系循环使用;“光”字的出现,可能跟在光緖年间取名有关。历史上的家谱问题,据老人回忆,过去有个《家谱》,东畈、西畈、固始各一份,均已失传。徐寨村的闰道举说,他家有一本,小时候看过,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他哥哥弄丢了。鄢岗镇的闰道伦说,他的曾祖父闰国定在民国初年曾撰写家谱,后人手里却没有任何资料。这说明,家谱和世系可能出自一人之手,他应该是“国”字辈前或“国”字辈的某位先贤,时间当推道光十年(1830年)左右。
清顺治元年(1644年)前后,闰选和闰峨定居闰家畈。他们应该在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前出生。统计资料表明,1830年左右,年长的“国”字辈人出生。从1644年至1830年,有一百八十六年、估计九代无人知晓的历史。1620年以前,闰选和闰峨在江西的前人的历史更不清楚。因而准确地说,本谱反映的只能是,豫南闰氏从1620年至2006年共计三百八十六年不完整的历史。
为了表示对闰家畈始祖 闰选、闰峨的崇敬,和其后九代先辈的追念,在编排代数时,我们把闰选和闰峨列为第一代,“国”字辈列为第十一代,“承”字辈列为第十二代,“天”字辈列为第十三代,“道”字辈列为第十四代,以下依次类推。
随着“传”字辈的成长,十六辈世系已使用过半,续谱一事被提到了日程。沿着先人第一系十六辈世系的创作思路,笔者提出第二系十六辈世系是:“科教兴邦,和顺安康,英俊杰良,延宗庭芳”。这一动议在宗族会议上反复讨论,获得通过。第二系世系所勾画的依然是重视科学教育,打造和谐、顺畅、安定、健康的社会环境;不断涌现英武、才俊、杰出、贤良之人,传承前辈事业,让门庭内外是一遍芬芳的春天。这与时俱进地反映了建立小康社会及兴邦的重要条件,同时期盼多出英豪,光耀闰氏门庭。世人所盼,国如此,家亦如此,千古一理,对吗?
三、“起源说”待探索
我们姓闰,很想知道自己的姓氏起源。但是,这个神秘的面纱一直没能揭开。
在民间传说和最近研究中,有许多种起源的提法:少数民族说,吴越之地说,“闰”“润”同宗说,刘氏分支说等等。
山东的闰氏家族流传的是,汉朝时有位王爷功勋卓著,威震朝野,危及皇权,遂贬为庶人,并不许再姓刘。王爷问汉王:“不姓刘,姓什么?请明示”。汉王提笔写个“王”字,外面划个没封口的圈,说:“就姓这个吧!”王爷想了想,马上明白过来。圈没封口说明有门,门中有王是个“闰”字,皇上是教我姓闰啊!于是山呼“谢主隆恩!”下殿去了。
《史记》载,刘邦封了十二位王爷,全是他的儿子和叔侄。后世汉帝又封了多少王爷,废了多少王爷,不得而知。传说中被贬的那位由刘姓改为闰姓的王爷,有无其事?有无其人?其人又是谁?在什么时候?眼下没有查到资料。
据调查,现在全国的闰氏主要有豫南、江西、山东三个大的分支。豫南分支的始祖闰选、闰峨,在明末清初来自江西,这是定论。江西分支因为史前中原各姓多次大举南迁,可能来自山东,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假若那位王爷的故事属实,被贬后可能去了山东吧!这样,帝尧、源明既是刘氏的始祖,也是闰氏的始祖;那位王爷则是闰氏的开姓始祖,距今已有两千余年了。
为了澄清起源,许多闰氏后人在史籍、图书馆、信息网、姓氏研究会间流连忘返,遗憾的是没有着落。
和起源相对应的是分流,豫南确有闰姓分流的现象。固始罗道冲的贠(Yun)凡清,称其爷爷来自闰家畈,父亲还经常和闰家畈人及固始的闰学古走动;现在的姓却变成了“贠”,电话簿上还写成了“运”,这分明是笔误造成的。外界很多人不认识“闰”字,而认识“润”字的不少。有些人为了工作需要,把姓名的“闰”字改成了“润”字,如闰道宏、闰文斌即是例子,他们打算退休后再改回来。南京的司机润重庆,称其家乡是江苏溧水白马镇,祖籍是河南固始,而固始没有“润”姓,只有“闰”姓,按固始取名应为闰崇庆,这是前人离乡造成的。
《词海》和各种《字典》里“闰”字的含义,象年、月、日、时一样,是表示时序的,如闰年、闰月、闰日。“闰”在中国人的姓氏里,除了人数不多的闰氏后人姓闰,还有鲁迅先生小说《故乡》里的闰土姓闰,电影《大刀记》里两个闰氏兄弟在为父报仇后还改成了门姓和王姓。然而,古今人们的名、字、号里带“闰”字的却不少,大有一点顺延、广大、久远、吉祥的味道。在有数千年姓氏文明的国度里,以顽强的生命力占有一席之地,闰氏后人难道不感到自豪吗?!
四、“三统一”贯始终。
在宗谱资料的收集、编写、加工、整理、定稿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坚持现时性与历史性相统一,习惯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示范性与自发性相协调的原则。
外姓的族谱,有的续订几十稿,延续数千年,甚至从三皇五帝谈起。我们则不同,我们只能从前人留下的明末清初闰选、闰峨的传说中,尤其近一百多年的史料中,查到闰氏的相关资料。1620年闰选、闰峨出生前是空白,之后又有九代人的空白。我们只能在各分支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汇总,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重在近代人的、历史线索真实的《闰氏宗谱》。
闰选和闰峨青年时从江西南来,耕田经商,开辟了新的桑梓。经过几代人的拼搏,终于造就了豫南闰氏的发祥地。这本来是闰家历史上应该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资料太少,只能靠传说提及。
闰氏历史上除了有闰选、闰峨这样的创家立业的优秀人才,还涌现了清代秀才闰国安、闰国定,一代名师“闰老绅士”闰天科(号香谷),一代名医闰天佑(字学古),新中国建国功臣、解放军某部炮兵营长闰道乾,省劳动模范闰道财,省人大代表闰道荣,潢川县副县长闰道宏,北京总后兴鑫集团常委、大校、正师级干部闰崇森,尉氏县委常务副书记闰崇敬,青海省格尔木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闰崇邦,郑州驻军某部副政委闰文斌等一大批领导干部和社会精英。在社会基层,还有许多种田能手、致富模范、各类专家和部门负责人。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光荣,也是闰氏宗族的骄傲。
宗谱主要内容有:緖论、分支序列表、家谱选录、闰家故事、闰氏论坛等,各部份都有比较详实的内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考虑,宗谱不仅反映历史,而且应具有可读性。搜集、研究、编撰的过程,就是闰氏对中华姓氏文化的一项贡献。从去年十月到今年三月,编辑工作基本完成总体设计、序言的写作、各分支人员填表、各分支家史搜集,闰家故事和闰氏论坛栏目也有了几篇好文章。四月份开始,反复修改稿件,几度实地考察,不断修改补充,八月才算定稿。
我们看到过几家外姓族谱,只叙男丁,不谈女流。编写组认为,闰家的祖辈媳妇、老少姑娘都应该写,她们撑起了闰家的半边天,她们的事绩在分支材料中随处可见。由于种种原因,外姓改闰姓、闰姓改外姓的,也都尽可能的收录。
2005年10月,《闰氏百年》脱稿后,征求意见的过程,起到了早期的发动作用。各分支互相联络、走访、考察,纷纷收集资料,赶写自己的家史。11月20日的热闹场面让人难忘。外地的闰姓十二人组成访亲团,齐聚闰家畈,他们中有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贤达。受到镇党委陶宏江书记、老村支书闰道禄、现任支书闰崇明的热烈欢迎,并得到东道主闰崇林、闰崇森、闰崇峰的盛情款待。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谈笑声里总关情!2006年4月2日,值清明到来之际,鄢岗镇闰家畈人,同来自县内外、市内外、省内外的闰选、闰峨裔孙,共聚一发坟,恭祭我们的始祖和已故的先人们。此次祭祖,在历史上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参加男女老少三百人,开了二十二桌饭,镇领导马建国镇长、李建国副书记十分重视并到场讲话。这些活动,对立谱和弘扬闰氏文化无疑是巨大的推动力。
在宗谱编撰过程中,编辑组、联络组、经济组的闰道国、闰道理、闰崇明(固始)、闰天龙、闰崇林、闰崇明(徐寨)、闰崇岭、闰崇印等在各分支间奔波,多方协调、精心运作或不知疲倦地写作,闰道宏、闰崇森、闰崇敬不断地来电指导,各分支负责任地提供稿件,不少人士为印刷慷慨解囊,他们为宗谱出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修坟建祠工程组不辞劳苦,组织赔青、修坟、栽树,并为日后建祠多方准备,受到族人的赞许。宗谱编委会将在2007年清明举行大典,重修并落成一、二、三发坟墓碑。
本次编写宗谱,说是立谱,是因为闰氏后人手里无谱;说是续谱,是因为史前有个失传的家谱。笔者以为,“立”或“续”的讨论没有实质上的意义,关键是《闰氏宗谱》问世后,闰家人有了自己的宗谱。为了扩大闰氏在社会上的影响,我们将向相关图书馆、姓氏研究会赠送宗谱。
前人大多离我们而去, 此谱算作对他们的纪念。愿我辈人幸福安康,后辈人继往开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谱写出新的篇章!
闰道国 2006.7.20于信阳
联系电话:15637699635 1563760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