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6/12 14:52:00
共1519字 评价:0
共1519字 评价:0
一、来源
代姓源流有两个,一是以国为姓,三国时期少数民族代国灭亡后,国人以国为姓,成为代姓;二是(现代的代姓源于戴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
二、分布
戴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安徽、山东、河北、东北、江苏等地,人口较多。
三、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西汉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唐朝时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苏江都),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县以东、泗阳县、宝应县、灌南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隋朝时期改为江阳,治所在今扬州。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并入江都。
清河郡: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先为卫国之邑,后为齐国所占,成为齐国邑地,位于山东菏泽汲堂河一带,因水草清茂,古代齐国人称其为清河。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改置清河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到了明朝时期,清河县改归京师广平府(今河北大名)管辖。此后直至清朝时期,清河县隶属于直隶省广平府。民国初期,清河县初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三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为大名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初划属河北省十四督察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清河县为其辖地。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清河县为冀南区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清河县改属冀南区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区即行撤销,清河县随冀南区二专区归属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县人民政府由城关迁驻葛仙庄。于1952年11月7日撤销了衡水专区,清河县改隶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清河县归属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0年5月3日又撤销邯郸专区,清河县境随南宫县归邯郸市辖。1961年5月23日,复设邢台专区,南宫县还属。同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仍隶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清河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由邢台市管辖。
四、堂号
广陵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谯国堂:东周时期,宋国贵族戴云升迁居谯郡,其后代留居于此,以谯郡为郡望,谯国堂号源此。
独步堂:源自后汉戴良的事迹。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里躲起来。
避贵堂:同独步堂。
代姓源流有两个,一是以国为姓,三国时期少数民族代国灭亡后,国人以国为姓,成为代姓;二是(现代的代姓源于戴姓)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
二、分布
戴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安徽、山东、河北、东北、江苏等地,人口较多。
三、郡望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广陵郡:即江都郡。原为战国时楚国广陵邑。秦朝时期置广陵县,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一带。西汉朝元狩三年(辛酉,公元前120年)改江都国置广陵国,东汉建武中期改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当时辖境包括今江苏省扬州、仪征、高邮、宝应、金湖等地。唐朝时期移治到江都(今江苏江都),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安徽省两省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县以东、泗阳县、宝应县、灌南县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隋朝时期改为江阳,治所在今扬州。南唐时期又恢复为广陵原名。北宋朝熙宁五年(壬子,公元1072年)并入江都。
清河郡:西周至春秋中期以前先为卫国之邑,后为齐国所占,成为齐国邑地,位于山东菏泽汲堂河一带,因水草清茂,古代齐国人称其为清河。西汉高祖刘邦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改置清河郡,后屡改为国,汉元帝永光年间(公元前43~前39年)后期为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山东临清),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县至山东省博兴县、临清县一带地区。元朝以后辖地在今河北省清河市及枣强县、南宫县各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县、夏津县、武城县及高唐县、平原县各一部分地。到了明朝时期,清河县改归京师广平府(今河北大名)管辖。此后直至清朝时期,清河县隶属于直隶省广平府。民国初期,清河县初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三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为大名道,民国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公元1936年)初划属河北省十四督察区。抗日战争爆发后的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创立了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清河县为其辖地。民国三十年(辛巳,公元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清河县为冀南区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民国三十四年(乙酉,公元1945年)11月清河县改属冀南区二专区。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区即行撤销,清河县随冀南区二专区归属华北行政区。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河县人民政府由城关迁驻葛仙庄。于1952年11月7日撤销了衡水专区,清河县改隶邢台专区。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清河县归属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0年5月3日又撤销邯郸专区,清河县境随南宫县归邯郸市辖。1961年5月23日,复设邢台专区,南宫县还属。同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仍隶邢台专区。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清河县。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由邢台市管辖。
四、堂号
广陵堂:以望立堂。
清河堂:以望立堂。
谯国堂:东周时期,宋国贵族戴云升迁居谯郡,其后代留居于此,以谯郡为郡望,谯国堂号源此。
独步堂:源自后汉戴良的事迹。戴良有高才,议论与一般不同。他曾经说:“我独步天下,谁能与我比?”举他为孝廉,他拒不接受。再请他做司空,他仍然不干。州官郡官强迫他出任,他就跑到山里躲起来。
避贵堂:同独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