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0字 评价:0
《旗人Tong姓起源纠正》
留言人:
仝佳·扈尔汉
[ttymh125]
2003-07-23 03:46PM
Tong姓家族第一位老祖是元朝名将,一心效忠朝廷报效国家,后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统一天
下,仝氏老祖拒绝效忠其朱氏天下而早以预感杀身之货,其下有四为儿子,老祖为避免满门抄斩,为让仝氏
家族后继有人,便将其四个儿子姓氏分别改为 仝、佟、童、同 ,并让其各自奔赴全国各地隐居,(后多居
东北一带)虽然本姓字体上做了改动,但是发音却都一样,从而有了天下Tong姓是一家的说法。最后老祖英
勇就义倒在了朱家的断头台上,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仝氏家族世代尊继。到了清朝,Tong姓正统本是仝字
,但是因为仝姓后代稀少,再加上史学家的无知以及盲目论断,致使Tong氏正统成了佟字。清王朝时,Ton
g姓成为满清八大姓氏之一,并且高于八旗之首正黄旗,全姓仝佳。(现在被史学家错误论定为:佟佳)历
史上曾有名人:Tong佳扈尔汉, Tong佳隆科多 。解放后Tong氏全姓简化为仝、佟。。。等单字姓!
请佟佳姓氏切莫气愤,我们中有很多人祖上都以丢失本姓正统,因为天下Tong姓本一家,所以既然都是自家
人同出一祖,很多人也就不予追究了,正如我户口上是仝,可是身份证上却是佟,真是叫我哭笑不得!
留言人:宪科 Email: 时间:2004年10月2日21:07
主题:山东郓城仝老家历史
我仝姓本是佟,原为辽东女真族,为夹谷氏之分支。始祖福新公,字汉东,号华溪,元末与弟文瑞镇守潼
关,文瑞殉节,公遂携四子六侄归隐,并更佟为仝,迁莒州沂水,后迁郓城县,于郓北一十八里卜地而居,
清初,人丁繁衍,散居四方,联姻孔府,代称书香,外居之人,返里修坟,皆称此为仝氏老家。又,福新公
之墓,在村之东北,墓前立吊龙石碑,上题文“大元总镇仝公讳福新,字汉东,号华溪,配薛宜人之墓”
山东郓城仝西运:
我知道的就这些。
我查遍能够找到的所有材料,怀疑我们的祖先从辽东来的时候就是一支很强大的武装力量。在宋金对峙时代,女真族的两个大部落“完颜”和“佟”连年交战,互有胜负,后来“完颜”部落建立“金”,为了避免两大部落继续交战,于是就分封“佟”姓兄弟为大官,但不能留在东北,必须入关南下攻宋。这就是我们祖先为什么远离家乡南迁的原因。后来蒙古人灭“金”,由于两姓的世仇,我们又弃“金”保“元”了。元末“佟福国”镇守潼关,官至兵部尚书,这就与上面的故事接上头了。
西省西安市户县-仝姓氏族
户县主要有两支:一个为祁村、另一个为...
祁村历史:
明朝来此定居,七兄弟。祖坟尚存。原来有很宏伟的家庙,公输堂,为陕西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鲁班庙。为佛门在家居士拜佛修行之地。以其木工建筑巧夺天工而得称,民间传说为一夜之间自然天成,或说鲁班一夜之间建成的。原来的木雕艺术、彩绘、镶嵌的珠宝比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颐和园的好很多倍。后来解放后、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大量房屋被拆毁,仅剩下少数房屋,大量精美的铜佛像被搬走炼铜去了,据说无法冶炼,后来就留在了咸阳市。小时候依然能看到门窗、彩绘、佛龛的遗迹。这几年旅游业的发展,政府为了某些利益,想将公输堂搬走,但是村民极力阻挠,最后只能原址保护,投资几十万元进行修缮。
祁村经济:
户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年来都是教育先进县,陕西最富庶的地区之一。有:金周至、银户县;户县县城有“小西安”的美誉;多年来有建市的可能性,近来被西安市规划中改为西安市的一个区。祁村过去经济相对落后,这几年农民思想开放了,纷纷办起家庭工厂,经济发展很快。
祁村文化教育:
在文化教育方面,祁村更是在方圆几十里人才摇篮:因为这里,民风淳朴、重视教育、到目前为止:
博士两名,中科院地质所一名,曾经在南极科考,现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重点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一名,现在长安大学任教。
省级官员1人,陕西省教育厅任职;
西安政法学院教授1人,退休
...
大中专学生每年数量高于周围的村子。扩招前为每年5~10名之间,扩招后为每年10~20名之间。对于一个人口不多的村子(大约3000人左右)。
另外,民间音乐艺人几十人,民间书画艺人十余人,民间医生若干人等等。民间的各种匠人若干人。
文化活动有:庙会、社火(锣鼓、戏曲人物、高跷等)、农民画、秦腔等。外国友人来参观、拍照、受到这里民俗文化的吸引,来此过春节。
http://www.huxianwm.com/
因本人是小字辈,一直在外读书,对于很多的情况不了解,很多的人不认识,所以只能写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