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0字 评价:0
郑姓是中华五大郡姓之一,郑氏人口约1200万左右,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郑氏分布以浙江、福建为多,二省郑氏约占全国郑氏人口的22左右。其中,福清13万人,长乐7万人,福州6万人,其血统源流较其他姓氏单一纯正。郑姓祖迹遗址有:1、河南省新郑市郑韩故城,子产祠。2、陕西省华县郑桓公墓、河南省新密市郑庄公墓、郑昭公墓。3。南安市水头镇康店村复船山郑氏祖莹,有郑成功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子郑经,其母和其妻墓。郑姓节日有:1。12月28日郑王节,由泰国政府主办。2。郑成功文化节。3。郑和文化节。
一、寻根溯祖
郑姓最早的血缘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棫林,今凤翔西劝读村南一带),建郑国,史称郑桓公。桓公居棫林,徙拾(今华县陕西省化肥厂)。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前后立国432年,共十四世。亡国后的郑人奔于陈、宋间,为纪念故国以郑名氏,就得郑姓。今天的郑姓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明代的郑和本姓马,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又如南唐李后主之后为避战祸,因李后主曾受封郑王而改姓郑。今天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其姓氏来源和血统源流当是另有所出。
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开封、周口、商丘交界一带,即史载“陈宋之间”。郑亡国后,流落韩国的郑姓人中有位叫郑国的人,被韩王西遣入秦,受秦王之命开凿了名闻后世的“郑国渠”。郑国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水利专家,也是郑姓人在得姓后的第一个著名人物。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开封荥阳(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代,开始进入广东。唐末,又有河南固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并非始于郑成功,早在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就有福建漳浦人郑联长迁徙居住在今澎湖白河通梁村,可以说是郑姓人第一次移居台湾;播迁至海外,始于明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朝鲜、韩国等国家。郑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荥阳,陇西,南安,淮阳,商丘,光州等。
三、郡望堂号
郑姓人最著名的郡望只有一个,即“荥阳郡”;最著名的堂号有两个即“博经堂”“通德堂”。
【堂号】
“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县,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
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四、家乘谱牒
郑姓家谱见于记载的是《新唐书*经籍志》里收录的《荥阳郑氏家谱》一卷。
河南:荥阳大里村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河北: 郑氏五门家谱一卷二册(唐山丰南宋家营乡)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浦江义门郑氏宗谱、象山郑氏大宗谱、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永春鹏翔郑氏族谱、永春夹祭郑氏族谱、金井郑氏族谱、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
五、历史名人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郑桓公骊山救驾时,郑桓公闻犬戎将陷王城,发兵勤王,与犬戎战不数合,桓公中箭落马而死。诗云:
臣子勤王水火师,
君危臣陷岂宜迟。
郑桓虽为周幽殒,
史册英名万古存。
后葬于郑国华县县城。至今香火永继,吸引了不少的海内外子孙前来寻根祭祖,公祭郑桓公陵拜谒始祖,游览华山等名胜古迹。您若能拨冗光临华县县城,拜谒郑姓始祖。也可与华县文物旅游局联系参观公祭郑桓公陵典礼事宜:
地 址:华县人民政府大院华县文物旅游局
电 话:0913-4723513
邮 编:714100
甲申年遥祭郑姓始祖郑桓公文
维公元二○○四年,岁在甲申。郑氏儿女,桓公子孙,遥祭郑姓始祖华山之麓,渭水之滨,华县城内,郑桓公陵,谨以遥祭,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郑桓公曰: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郑国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家康泰,为族振兴,秉承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智慧,屡建旷世丰功。巍巍姬郑,血脉永承!
世纪更新,姬郑振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锦绣家园,再振雄风。发展经济,再造秀美,焕发生机,民安家宁。煌煌姬郑,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灵,致兆民于阜康。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烛之武: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叔詹:周囊王十二年,郑国受晋国围攻,为了让晋军撤走,郑伯派谋臣叔詹往见晋侯。晋侯见了叔詹,历数他的罪状,命令左右马上备鼎,要烹叔詹。叔詹面不改色,请求让他说完话后再杀。晋侯应允,叔詹说,以前他曾对郑伯说,晋公子贤明,将来在诸侯中一定很有威望。现在郑国面临大祸,郑伯不愿让他往见晋侯,但他引用“主辱臣死”之古训,自愿请求被杀,来挽救满城大难。接着,他就说:“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晋侯听了,大吃一惊,立刻决定不杀叔詹,并且款待他。
弦高:郑穆公元年(前627),秦国偷袭郑国,当秦国军队行至滑地时,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赶着自己的牛群,冒充郑国使臣,前来犒赏秦军,并派人回国告急。秦国军队以为郑国已有所准备,便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灭掉滑国后返回秦国。
子产(?~前522),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郑简公十二年(前554)为卿,二十三年执政。当时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国内强族交讧,兵革频临。子产为政,内修法度,宽猛相济,安抚百姓,抑制强宗,保持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外应诸侯,周旋于列强之间,卑亢得宜,数以辞令折服强敌,使郑国免遭兵革之祸。曾整顿田地疆界、沟洫,以利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后又创立按“丘”征“赋”制度,并把刑书铸在鼎上予以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这些改革使郑国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成效。子产还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反对迷信活动。子产“知人善用,择其能者而使之”。子产为政数十年,政绩显赫,内外交誉。“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长期不令而治。”郑定公八年(前522)子产卒,孔子惊闻子产死,泣曰:“古之遗爱也。”子产墓位于新郑市西南17公里陉山顶上,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50米。据《新郑县志》载:“子产墓累石为方坟,东有庙”。又据《水经注》载:“魏襄王六年,败楚于陉山者也。山上有郑祭仲冢,冢西有子产墓,累石为方坟,坟东有庙,并东北向郑城。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传子郑仁( ),926年服金丹暴卒。子郑隆亶继位,公元928年,被剑川节度使贞所杀,国亡。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他的《寒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现了坚强不屈的傲骨。又如《送友人归》: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五六两句,见出他隐迹山林,心系天下的抱负和性格。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1624一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他督师十万“气吞吴”的豪迈气概,苦撑大厦之将倾的执著,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忍,无不凝结为一种伟大的精神,珍惜他们的名声,尊崇他们的业绩,其实也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因为只有铸造自强不息的精神,才可能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郑成功墓在南安市沿着福厦公路的水头镇附近的康店村复船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699年迁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日:“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源焘: 清乾隆皇帝重臣.二品衔.总办苗疆军务.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士良(1863年-1901年)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少有大志,乘性侠义,曾跟随乡中父老练习拳技,广泛结交洪门中人,加入三合会。1886年毕业后入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属学堂读书,与孙中山同学,二人深相结纳,共图反清大业。与孙中山、陆皓东、程璧光等人聚谈时事政治,孙中山委托他负责结纳会党,联络防营。1895年初参与筹建兴中会总部的工作,分担组织武装力量的重任。不久,随孙中山等人回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协调各方力量。1899年又依照孙中山的指示,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党的机关。1900年领导惠州(今惠阳)三洲田起义,鏖战两旬,屡败清军,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1901年8月27日,在赴友人宴时被清吏毒死。
郑坤(1885年-1914年)广东梅县人,早年奔走于南洋各地,宣传革命受到革命党人的好评。1910年10月,乃随黄兴等人回国。参加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担任“先锋”(即敢死队员),随队进攻督署,勇敢顽强。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被同志救护脱险。后闻武昌起义胜利,南京光复,当即赶赴南京组织炸弹队,自任队长,准备北伐。不久,南北议和,他不愿参与政治,遂解甲归粤。
郑振铎:当代学者。
郑作民(1902-1940)抗日战争阵亡将领。新田高山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淞沪抗战后,以战功晋升为第二军中将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1939年底率师镇守广西昆仑关,与日寇多次进行惨烈的血战。次年初遭日寇飞机空袭,不幸以身殉国。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主持召开了追悼会,并电唁死者家属。国民党中央的挽联是:“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遗烈壮千秋。”葬于南岳。
郑培民:湖南省的好省委领导。
郑秀文:歌后。
郑伊健:影星。
郑元畅:影星。
郑智化:歌星。
郑希怡:歌星。
郑欣宜:影星。
郑中基:歌星。
郑少秋:影星。
郑渊洁:当代著名童话作家,
郑家榆:影星。
郑 媛:著名作家。
郑雪儿:歌星。
郑斌辉:影星。
郑 洁:中国女网球员。
郑国霖:影星。
郑嘉颖:歌星。
郑 融:歌星。
郑秀珍:歌星。
郑绪岚:歌星。
郑多彬:影星。
郑裕玲:“金马金像”双料影后.
郑宝石:影星。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赴台。
郑海霞:中国女篮球名将。
郑艳丽:影星。
郑申侠:军事科学院院长。
郑易里:中国著名文字学家、《英华大词典》主编。《郑码》中文输入法发明家。
郑智:足球中场明星。
郑希儿:歌星。
郑浩南:影星。
郑妍:作家。
郑旭文:作家。
郑惠玉:歌星。
郑宇成:影星。
郑俊浩:影星。
郑维真:韩体育明星兼美女艺人。
六、轶闻趣事
1.虢郐寄孥 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
2.掘地见母 郑武公的夫人武姜因为生长子寤生时难产,就不太喜欢他。在郑武公得重病期间,还请求废长立幼,改少子叔段为太子。郑武公不答应,寤生在武公去世后才即了位,就是郑庄公。庄公元年,不敢违抗母命封叔段于京(郑国都,荥阳京县),称号“太叔”。叔段到了京,日夜操练兵甲,与母亲密谋夺取王位。庄公二十二年,叔段果然袭击郑庄公,以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讨伐,叔段败走京。京的百姓都起来反叛,叔段只好逃到鄢。在鄢又溃败,叔段最后投奔共国。郑庄公回师,把他母亲武姜夫人迁到乡下,并发誓说“不到黄泉,母子不相见。”隔了一年多,庄公反悔了。一次,隐居颖谷的考叔送东西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考叔说:“我家有老母,请国君让我把食物带回家。”庄公说:“我也很想母亲,只恨当初发了一个毒誓。”考叔说:“这有何难,在黄泉地下打一通道,就可见面了。”庄公听从他的主意,终于和母亲相聚了。
特色郑馆
网同纪念中有代表性的郑姓纪念馆有:
馆号 纪念馆名 姓名
421 民族英雄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
1720 郑仲坚将军纪念馆 郑仲坚
29968 郑振铎纪念馆 郑振铎
27725 郑夏恩医生抗疫殉职 郑夏恩
122 郑虔 郑虔
32580 郑和 郑和
524 郑观应 郑观应
5260 浙南一代英豪--郑老海 郑海啸
31441 “科幻小说之父”郑文光 郑文光
56 品味橄榄轩·纪念郑板桥 郑板桥
4094 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 郑周永
网同纪念中有代表性的郑姓相关族谱有:
网同族谱号:855 宜春郑氏
有代表性的郑姓相关网站:
世界郑氏网
—————————————————
网同纪念中有代表性的郑姓相关论坛有:
郑板桥论坛
一、寻根溯祖
郑姓最早的血缘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周宣王公元前806年封小弟姬友于郑(陕西省棫林,今凤翔西劝读村南一带),建郑国,史称郑桓公。桓公居棫林,徙拾(今华县陕西省化肥厂)。郑国公元前769年东迁新郑,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前后立国432年,共十四世。亡国后的郑人奔于陈、宋间,为纪念故国以郑名氏,就得郑姓。今天的郑姓人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明代的郑和本姓马,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又如南唐李后主之后为避战祸,因李后主曾受封郑王而改姓郑。今天少数民族中也有以郑为姓的,其姓氏来源和血统源流当是另有所出。
二、迁徙分布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在河南开封、周口、商丘交界一带,即史载“陈宋之间”。郑亡国后,流落韩国的郑姓人中有位叫郑国的人,被韩王西遣入秦,受秦王之命开凿了名闻后世的“郑国渠”。郑国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水利专家,也是郑姓人在得姓后的第一个著名人物。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开封荥阳(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代,开始进入广东。唐末,又有河南固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并非始于郑成功,早在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就有福建漳浦人郑联长迁徙居住在今澎湖白河通梁村,可以说是郑姓人第一次移居台湾;播迁至海外,始于明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朝鲜、韩国等国家。郑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荥阳,陇西,南安,淮阳,商丘,光州等。
三、郡望堂号
郑姓人最著名的郡望只有一个,即“荥阳郡”;最著名的堂号有两个即“博经堂”“通德堂”。
【堂号】
“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郡望】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县,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
洛 阳: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相当今山东高密一带。
雍 州:东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
四、家乘谱牒
郑姓家谱见于记载的是《新唐书*经籍志》里收录的《荥阳郑氏家谱》一卷。
河南:荥阳大里村郑氏家谱、荥阳郑氏宗谱、岩镇郑氏迁出宗谱一卷、郑氏传家谱、续修白华郑氏宗谱、郑氏族谱、郑氏宗谱不分卷、郑氏宗谱一卷
河北: 郑氏五门家谱一卷二册(唐山丰南宋家营乡)
江苏:郑氏宗谱一卷、云阳郑氏宗谱二十卷、扶风郑氏宗谱四卷、兰陵郑氏宗谱三十卷、东山郑氏世谱八卷首一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浙江:浦江义门郑氏宗谱、象山郑氏大宗谱、镇北龙山郑氏宗谱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慈溪鞍山重视重修宗谱二十四卷、慈溪灌东郑氏宗谱十卷、兰溪郑氏宗谱十九卷
安徽:峰阳郑氏家谱不分卷、祁门奇峰郑氏本宗谱四卷、郑氏宗谱十三卷、桐城郑氏宗谱、桐西郑氏宗谱、礼仪堂郑氏宗谱、郑氏宗谱一卷
福建:永春鹏翔郑氏族谱、永春夹祭郑氏族谱、金井郑氏族谱、南湖郑氏宗谱、石井本郑氏宗族谱、石井本宗族谱、郑氏世代谱、桃源郑氏族谱二卷、桃源郑氏族谱、四城郑氏家谱、荥阳堂郑氏家谱
五、历史名人
郑桓公: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郑桓公骊山救驾时,郑桓公闻犬戎将陷王城,发兵勤王,与犬戎战不数合,桓公中箭落马而死。诗云:
臣子勤王水火师,
君危臣陷岂宜迟。
郑桓虽为周幽殒,
史册英名万古存。
后葬于郑国华县县城。至今香火永继,吸引了不少的海内外子孙前来寻根祭祖,公祭郑桓公陵拜谒始祖,游览华山等名胜古迹。您若能拨冗光临华县县城,拜谒郑姓始祖。也可与华县文物旅游局联系参观公祭郑桓公陵典礼事宜:
地 址:华县人民政府大院华县文物旅游局
电 话:0913-4723513
邮 编:714100
甲申年遥祭郑姓始祖郑桓公文
维公元二○○四年,岁在甲申。郑氏儿女,桓公子孙,遥祭郑姓始祖华山之麓,渭水之滨,华县城内,郑桓公陵,谨以遥祭,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郑桓公曰: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郑国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家康泰,为族振兴,秉承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智慧,屡建旷世丰功。巍巍姬郑,血脉永承!
世纪更新,姬郑振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锦绣家园,再振雄风。发展经济,再造秀美,焕发生机,民安家宁。煌煌姬郑,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灵,致兆民于阜康。
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始祖。
郑庄公: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烛之武: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佚之狐向郑文公说:“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叔詹:周囊王十二年,郑国受晋国围攻,为了让晋军撤走,郑伯派谋臣叔詹往见晋侯。晋侯见了叔詹,历数他的罪状,命令左右马上备鼎,要烹叔詹。叔詹面不改色,请求让他说完话后再杀。晋侯应允,叔詹说,以前他曾对郑伯说,晋公子贤明,将来在诸侯中一定很有威望。现在郑国面临大祸,郑伯不愿让他往见晋侯,但他引用“主辱臣死”之古训,自愿请求被杀,来挽救满城大难。接着,他就说:“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晋侯听了,大吃一惊,立刻决定不杀叔詹,并且款待他。
弦高:郑穆公元年(前627),秦国偷袭郑国,当秦国军队行至滑地时,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赶着自己的牛群,冒充郑国使臣,前来犒赏秦军,并派人回国告急。秦国军队以为郑国已有所准备,便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灭掉滑国后返回秦国。
子产(?~前522),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郑简公十二年(前554)为卿,二十三年执政。当时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国内强族交讧,兵革频临。子产为政,内修法度,宽猛相济,安抚百姓,抑制强宗,保持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外应诸侯,周旋于列强之间,卑亢得宜,数以辞令折服强敌,使郑国免遭兵革之祸。曾整顿田地疆界、沟洫,以利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后又创立按“丘”征“赋”制度,并把刑书铸在鼎上予以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这些改革使郑国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成效。子产还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反对迷信活动。子产“知人善用,择其能者而使之”。子产为政数十年,政绩显赫,内外交誉。“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长期不令而治。”郑定公八年(前522)子产卒,孔子惊闻子产死,泣曰:“古之遗爱也。”子产墓位于新郑市西南17公里陉山顶上,墓冢高约5米、周长约50米。据《新郑县志》载:“子产墓累石为方坟,东有庙”。又据《水经注》载:“魏襄王六年,败楚于陉山者也。山上有郑祭仲冢,冢西有子产墓,累石为方坟,坟东有庙,并东北向郑城。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郑 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即西施。经过训练,到吴国作内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郑 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水利专家。
郑当时:西汉名臣。
郑吉(?~公元前四十九年)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活跃于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的势力冠于西域,以都护骑都尉的身份效力。此外,汉也封其为安远候,并建立乌垒城,行使对西域的镇抚。随着其在汉经营西域时所建立的功绩,他也成为西域都护这职位的第一人。《汉书》卷七十《郑吉传》、卷九十六《西域传·上》“安远堂”:汉宣帝封郑吉安远侯,得安远堂。
郑 玄:东汉经学家,创立郑学。“博经堂”和“通德堂”:都与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有关。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郑 羲:北魏重臣。
郑 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
郑 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
郑买嗣(860-909)唐末五代初大长和国一世国王。郑回七世孙。初为南诏清平官,南诏王隆舜时官至侍中,南诏末代王舜化贞时为相。公元902年(唐昭宗天复二年,南诏中兴五年),杀舜化贞及南诏家室,自立为王,国号大长和国。公元909年卒。传子郑仁( ),926年服金丹暴卒。子郑隆亶继位,公元928年,被剑川节度使贞所杀,国亡。
郑 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福建连江人。兼长诗画,他画兰不画土根的故事早已流传人口。他的《寒菊》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表现了坚强不屈的傲骨。又如《送友人归》:年高雪满簪,唤渡浙江浔。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凤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别后空回首,冥冥烟树深。五六两句,见出他隐迹山林,心系天下的抱负和性格。相传在明末苏州承天寺古井里发现的郑思肖《心史》,顾炎武就为此写了《井中心史歌》。
郑光祖:元代曲作家。
郑成功:明末名将,著名的民族英雄。(1624一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南安人。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清兵入闽,起兵反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他督师十万“气吞吴”的豪迈气概,苦撑大厦之将倾的执著,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忍,无不凝结为一种伟大的精神,珍惜他们的名声,尊崇他们的业绩,其实也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因为只有铸造自强不息的精神,才可能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郑成功墓在南安市沿着福厦公路的水头镇附近的康店村复船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699年迁葬于康店村的郑氏祖莹,随同迁葬的还有其子郑经的灵柩。当时康熙帝除下敕遣官兵护柩外,还赐挽联一对,日:“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守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尔后还派御林军护陵守墓。同时迁葬于祖莹乐斋公内还有其父郑芝龙,其母和其妻墓氏,迁墓后重立墓碑。
郑 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
郑源焘: 清乾隆皇帝重臣.二品衔.总办苗疆军务.
郑 燮:号“板桥”,清代画家。
郑 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士良(1863年-1901年)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少有大志,乘性侠义,曾跟随乡中父老练习拳技,广泛结交洪门中人,加入三合会。1886年毕业后入博济医院附设南华属学堂读书,与孙中山同学,二人深相结纳,共图反清大业。与孙中山、陆皓东、程璧光等人聚谈时事政治,孙中山委托他负责结纳会党,联络防营。1895年初参与筹建兴中会总部的工作,分担组织武装力量的重任。不久,随孙中山等人回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协调各方力量。1899年又依照孙中山的指示,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党的机关。1900年领导惠州(今惠阳)三洲田起义,鏖战两旬,屡败清军,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1901年8月27日,在赴友人宴时被清吏毒死。
郑坤(1885年-1914年)广东梅县人,早年奔走于南洋各地,宣传革命受到革命党人的好评。1910年10月,乃随黄兴等人回国。参加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担任“先锋”(即敢死队员),随队进攻督署,勇敢顽强。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幸被同志救护脱险。后闻武昌起义胜利,南京光复,当即赶赴南京组织炸弹队,自任队长,准备北伐。不久,南北议和,他不愿参与政治,遂解甲归粤。
郑振铎:当代学者。
郑作民(1902-1940)抗日战争阵亡将领。新田高山村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淞沪抗战后,以战功晋升为第二军中将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1939年底率师镇守广西昆仑关,与日寇多次进行惨烈的血战。次年初遭日寇飞机空袭,不幸以身殉国。毛泽东、朱德在延安主持召开了追悼会,并电唁死者家属。国民党中央的挽联是:“马革裹尸还万里,虎贲遗烈壮千秋。”葬于南岳。
郑培民:湖南省的好省委领导。
郑秀文:歌后。
郑伊健:影星。
郑元畅:影星。
郑智化:歌星。
郑希怡:歌星。
郑欣宜:影星。
郑中基:歌星。
郑少秋:影星。
郑渊洁:当代著名童话作家,
郑家榆:影星。
郑 媛:著名作家。
郑雪儿:歌星。
郑斌辉:影星。
郑 洁:中国女网球员。
郑国霖:影星。
郑嘉颖:歌星。
郑 融:歌星。
郑秀珍:歌星。
郑绪岚:歌星。
郑多彬:影星。
郑裕玲:“金马金像”双料影后.
郑宝石:影星。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赴台。
郑海霞:中国女篮球名将。
郑艳丽:影星。
郑申侠:军事科学院院长。
郑易里:中国著名文字学家、《英华大词典》主编。《郑码》中文输入法发明家。
郑智:足球中场明星。
郑希儿:歌星。
郑浩南:影星。
郑妍:作家。
郑旭文:作家。
郑惠玉:歌星。
郑宇成:影星。
郑俊浩:影星。
郑维真:韩体育明星兼美女艺人。
六、轶闻趣事
1.虢郐寄孥 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
2.掘地见母 郑武公的夫人武姜因为生长子寤生时难产,就不太喜欢他。在郑武公得重病期间,还请求废长立幼,改少子叔段为太子。郑武公不答应,寤生在武公去世后才即了位,就是郑庄公。庄公元年,不敢违抗母命封叔段于京(郑国都,荥阳京县),称号“太叔”。叔段到了京,日夜操练兵甲,与母亲密谋夺取王位。庄公二十二年,叔段果然袭击郑庄公,以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讨伐,叔段败走京。京的百姓都起来反叛,叔段只好逃到鄢。在鄢又溃败,叔段最后投奔共国。郑庄公回师,把他母亲武姜夫人迁到乡下,并发誓说“不到黄泉,母子不相见。”隔了一年多,庄公反悔了。一次,隐居颖谷的考叔送东西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考叔说:“我家有老母,请国君让我把食物带回家。”庄公说:“我也很想母亲,只恨当初发了一个毒誓。”考叔说:“这有何难,在黄泉地下打一通道,就可见面了。”庄公听从他的主意,终于和母亲相聚了。
特色郑馆
网同纪念中有代表性的郑姓纪念馆有:
馆号 纪念馆名 姓名
421 民族英雄郑成功纪念馆 郑成功
1720 郑仲坚将军纪念馆 郑仲坚
29968 郑振铎纪念馆 郑振铎
27725 郑夏恩医生抗疫殉职 郑夏恩
122 郑虔 郑虔
32580 郑和 郑和
524 郑观应 郑观应
5260 浙南一代英豪--郑老海 郑海啸
31441 “科幻小说之父”郑文光 郑文光
56 品味橄榄轩·纪念郑板桥 郑板桥
4094 现代集团创始人郑周永 郑周永
网同纪念中有代表性的郑姓相关族谱有:
网同族谱号:855 宜春郑氏
有代表性的郑姓相关网站:
世界郑氏网
—————————————————
网同纪念中有代表性的郑姓相关论坛有:
郑板桥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