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8/16 16:42:00
共1570字 评价:0
共1570字 评价:0
通(Tōng)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巴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古巴国有个大夫受封于通川(今四川达川),他是巴国君主廪君的后裔,时称“通君”。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通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受封于朝歌之通邑(今河南淇县北阳镇)。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通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初期大臣蒯彻(蒯通),属于以先祖名字避难改姓为氏。蒯彻,范阳人,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等皆是其后裔。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时期官爵彻侯,属于避讳改姓为氏。秦、汉时期,朝廷之上有一种最高的爵位为彻侯,是帝王敕封给臣子的最高爵称。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隋朝时期官吏通守,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通守,是隋炀帝杨广在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于各郡设置的官位,名义是辅佐太守管理郡内军民事宜,职位仅次于太守,实际上是隋炀帝派驻各郡监督太守们的督察官。在通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通氏。
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古代官吏通事,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蒙古族通事纳尔氏,主要源出元朝时期蒙古族官吏称谓。通事,亦称通官、通政,源起于三国时期曹魏国的通事郎,隶属于中书省。
源流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鄂通氏,亦称鄂屯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奥屯氏部落(奥敦氏),满语为Etung Hala,汉义“强盛”,另义“马槽”,世居鄂通(今黑龙江鹤岗东梧桐河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达斡尔族鄂通氏多冠汉姓为通氏、曹氏、鄂氏等。
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秦汉时候有一种官职叫作彻候,是一种职位很高的官职。那时候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有一个书生被封为彻候,他的后代以此为荣耀,就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称为彻氏。后来到了西汉时候,汉武帝叫刘彻,为了避汉武帝的讳,彻氏的后代就改为“通”姓(因为古代彻和通同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通姓。通姓的望族居住在西河(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县)。河南省潢川县也有聚集性分布(以踅孜镇最为集中)。
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堂号
直忠堂:后汉时期的巴肃因为对待朝廷忠诚而闻名。他痛恨宦官败坏朝廷的风气,于是与窦武、陈蕃一起密谋株杀宦官。事情败露后,他被列入党锢。巴肃于是到县衙投案自首,县官佩服他的忠诚,于是要放弃官位和他一起逃亡。巴肃却对县官说:“做大臣的,有阴谋就不能隐瞒朝廷,有罪就不应该逃避刑法。”结果他被朝廷判为死罪,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称为忠义之臣。
西河堂:以望立堂。
通川堂:巴国君主廪君的后裔封于通川,即今四川达州通川区,引以为氏,后人纪念起源之处,因以立堂。
判官堂:明朝时期的良吏通本仁为山西朔州判官时,有德政,深受到百姓的感念、歌颂,其族人因设判官堂。
源流一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巴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古巴国有个大夫受封于通川(今四川达川),他是巴国君主廪君的后裔,时称“通君”。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通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大夫受封于朝歌之通邑(今河南淇县北阳镇)。其后裔子孙遂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通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汉朝初期大臣蒯彻(蒯通),属于以先祖名字避难改姓为氏。蒯彻,范阳人,辩才无双,善于陈说利害,曾为韩信谋士。据传,东汉末年刘表的谋臣蒯良、蒯越等皆是其后裔。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秦、汉时期官爵彻侯,属于避讳改姓为氏。秦、汉时期,朝廷之上有一种最高的爵位为彻侯,是帝王敕封给臣子的最高爵称。
源流五
源于官位,出自隋朝时期官吏通守,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通守,是隋炀帝杨广在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于各郡设置的官位,名义是辅佐太守管理郡内军民事宜,职位仅次于太守,实际上是隋炀帝派驻各郡监督太守们的督察官。在通守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通氏。
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出自古代官吏通事,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蒙古族通事纳尔氏,主要源出元朝时期蒙古族官吏称谓。通事,亦称通官、通政,源起于三国时期曹魏国的通事郎,隶属于中书省。
源流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鄂通氏,亦称鄂屯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奥屯氏部落(奥敦氏),满语为Etung Hala,汉义“强盛”,另义“马槽”,世居鄂通(今黑龙江鹤岗东梧桐河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达斡尔族鄂通氏多冠汉姓为通氏、曹氏、鄂氏等。
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通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秦汉时候有一种官职叫作彻候,是一种职位很高的官职。那时候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有一个书生被封为彻候,他的后代以此为荣耀,就以官职名作为姓氏,称为彻氏。后来到了西汉时候,汉武帝叫刘彻,为了避汉武帝的讳,彻氏的后代就改为“通”姓(因为古代彻和通同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今天的通姓。通姓的望族居住在西河(今天的山西省离石县)。河南省潢川县也有聚集性分布(以踅孜镇最为集中)。
郡望
西河郡:古代该郡所指不一。春秋时期卫国西境沿黄河一带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期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夏居西河教授”是也。魏国时期曾取秦国今陕西黄河沿岸地,置西河郡,则以晋陕间黄河为准,西岸为西河。西汉朝元朔四年(丙辰,公元前125年)置郡,治所在平定(今内蒙古东胜),其时辖地在今陕西、山西两省之间黄河沿岸一带地区,并拥有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东汉朝时期移治到离石(今山西离石)。南北朝时期北魏的西河郡,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保有晋西一带地区,治所在兹氏,即在今山西省离石(今山西汾阳)。唐朝时期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堂号
直忠堂:后汉时期的巴肃因为对待朝廷忠诚而闻名。他痛恨宦官败坏朝廷的风气,于是与窦武、陈蕃一起密谋株杀宦官。事情败露后,他被列入党锢。巴肃于是到县衙投案自首,县官佩服他的忠诚,于是要放弃官位和他一起逃亡。巴肃却对县官说:“做大臣的,有阴谋就不能隐瞒朝廷,有罪就不应该逃避刑法。”结果他被朝廷判为死罪,惨遭杀害。历史上将他称为忠义之臣。
西河堂:以望立堂。
通川堂:巴国君主廪君的后裔封于通川,即今四川达州通川区,引以为氏,后人纪念起源之处,因以立堂。
判官堂:明朝时期的良吏通本仁为山西朔州判官时,有德政,深受到百姓的感念、歌颂,其族人因设判官堂。
- 2017年July月279:59:54
- tonesoft访客
- 通姓留言
- [现0条]
据匿恋筻镰啄册瘀蹶椰俳瞻意玺烯http://www.p2peye.com/ask/detail/1497585.html
http://www.p2peye.com/ask/detail/1497585.html
http://www.p2peye.com/ask/detail/149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