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6/7 10:55:00
共867字 评价:0
共867字 评价:0
一、姓氏来源
1.元姓之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姓氏,最具体的证明,就是殷商名臣元铣。关于元铣,清代学者张澍在其所著的《姓氏五书》上曾有介绍说:“帝乙废弃立受辛,太史元铣据法力争,是商代即有元氏。”由此可见,元姓的具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不容置疑的。
这位以识之明而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受辛其名)的殷朝太史元铣,自然是后世元氏最早的始祖。不过,他并不是元氏的唯一始祖,因为,到了周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卫国又分别出现了两支元姓;南北朝之际,改姓为元的外族更至少有3支以上,使得元姓的来源多端,血缘方面也不甚单纯。
较为复杂的元氏姓源,可以从下列古书的记载,获知大概——
2.《风俗通》:“魏武侯公子元之邑,其后为元氏。”这一支元氏,出现于距今大约2200年以前,春秋时的魏国,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所建,则这一支元氏,自然也是姬姓的黄帝子孙了。当时的元氏邑,据考证就是现在河北省的元氏县,换言之,该地即为此支元氏的最初发源之地。
《韵会》:“左传有卫大夫元喧。”——这一支元姓,也是周文王的后裔,其发源之地亦为河北、河南一带。
3.?《魏书高祖纪》:“后魏本姓拓跋,至孝文帝更为元氏。”——这一支元氏,是鲜卑族的后代,在汉末的魏晋之后,我国南北分立,鲜卑族的拓跋氏曾经雄峙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传到考文帝之时,崇尚汉族文化,于公元四九六年下诏改姓为元,并且迁都于洛阳。因此,后来这一支源自鲜卑族的元氏,就活跃于河南一带,并且世代汇为当地的望族,能人名士辈出。
4.《魏书官氏志》:“纥骨氏,是云氏,均改为元氏。”——这两支外族的元氏,后来繁衍的人数较少,主要亦活动于我国北方。
由以上的分析看来,我国的元氏,虽然头绪众多,但仍可归划为两大主流:一支为汉族的周文王之后,一支则为后来被汉族所同化的鲜卑族拓跋氏之后,他们的最初活动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这一点,从历史上许多元姓名人的籍贯,也可以猜得佐证,譬如,唐代的大诗人元稹与名臣元结,就全是河南人。
二、郡望堂号
汉置河南郡,现在河南省洛阳市。?
1.元姓之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姓氏,最具体的证明,就是殷商名臣元铣。关于元铣,清代学者张澍在其所著的《姓氏五书》上曾有介绍说:“帝乙废弃立受辛,太史元铣据法力争,是商代即有元氏。”由此可见,元姓的具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不容置疑的。
这位以识之明而反对帝乙把帝位传给纣王(受辛其名)的殷朝太史元铣,自然是后世元氏最早的始祖。不过,他并不是元氏的唯一始祖,因为,到了周代的春秋战国时期,魏国和卫国又分别出现了两支元姓;南北朝之际,改姓为元的外族更至少有3支以上,使得元姓的来源多端,血缘方面也不甚单纯。
较为复杂的元氏姓源,可以从下列古书的记载,获知大概——
2.《风俗通》:“魏武侯公子元之邑,其后为元氏。”这一支元氏,出现于距今大约2200年以前,春秋时的魏国,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代毕万所建,则这一支元氏,自然也是姬姓的黄帝子孙了。当时的元氏邑,据考证就是现在河北省的元氏县,换言之,该地即为此支元氏的最初发源之地。
《韵会》:“左传有卫大夫元喧。”——这一支元姓,也是周文王的后裔,其发源之地亦为河北、河南一带。
3.?《魏书高祖纪》:“后魏本姓拓跋,至孝文帝更为元氏。”——这一支元氏,是鲜卑族的后代,在汉末的魏晋之后,我国南北分立,鲜卑族的拓跋氏曾经雄峙北方,建立了北魏王朝。传到考文帝之时,崇尚汉族文化,于公元四九六年下诏改姓为元,并且迁都于洛阳。因此,后来这一支源自鲜卑族的元氏,就活跃于河南一带,并且世代汇为当地的望族,能人名士辈出。
4.《魏书官氏志》:“纥骨氏,是云氏,均改为元氏。”——这两支外族的元氏,后来繁衍的人数较少,主要亦活动于我国北方。
由以上的分析看来,我国的元氏,虽然头绪众多,但仍可归划为两大主流:一支为汉族的周文王之后,一支则为后来被汉族所同化的鲜卑族拓跋氏之后,他们的最初活动地区,都是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和河北一带。这一点,从历史上许多元姓名人的籍贯,也可以猜得佐证,譬如,唐代的大诗人元稹与名臣元结,就全是河南人。
二、郡望堂号
汉置河南郡,现在河南省洛阳市。?
- 2017年September月40:44:20
- tonesoft访客
- 元姓留言
- [现0条]
炖莓劓妫家垴http://www.zsdlw.com/space/show-news-28389-54218.html
http://www.zsdlw.com/space/show-news-28389-55945.html
http://www.zsdlw.com/space/show-news-28389-5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