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7/8 13:23:00
共961字 评价:0
共961字 评价:0
叱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宰相甘罗,属于以历史事件或避难改姓为氏。据传说,在战国末年,秦国少年宰相甘罗,遭朝中奸臣吕不韦陷害,身死家抄,全族遇难,唯有甘府一族人逃脱。一日,该甘氏族人跑到一处荒郊野外,天色过午,他腹中饥饿难当,却又不敢四处寻吃的,不久,只觉头昏眼花,便栽倒在路旁。不知啥时候,秦国追他的一伙士兵来到跟前,把他推醒,问他姓啥。这时那甘氏族人饿得连话也说不出,只是用手无力地指着口,一付想吃的样子。追兵以为他不是姓甘的,指着口,那意思是说姓“吃”,因此就放过了他。这位甘氏族人后来流落到邠州永乐县(今陕西彬县),娶妻生子,繁衍了一大家人。想当初,多亏一个“吃”字救了命,甘氏族人不忘旧恩,便将“甘”姓与“吃”姓结合起来,让后代都姓复姓“吃甘”,后来觉得这“吃甘”二字不雅,遂改为“叱干”,世代相传至今,亦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叱氏、以及恢复为甘氏者,居所称叱家村。
叱干氏复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体,但如今的人口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薛氏、叱氏、干氏、于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但多以邠州、河南、或洛阳为郡望。
今陕西的西安市、合阳县、咸阳市、彬县、蒲城县叱家村、礼泉县叱干镇,广东省的东莞市,以及全国各地仍有少量叱干氏、叱氏族人分布。
郡望
邠州:即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秦朝时期设为漆县。东汉时期设置新平郡。北魏时期改为白土县。西魏时期设豳州,隋、唐、宋、元时设有州县两级政权。明朝洪武年间撤消新平县,归豳州直辖。民国初年裁州设县。1964年改邠为彬。至2000年,彬县辖八个镇、十二个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堂号
邠州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叱干氏复姓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姓氏群体,但如今的人口数量已经非常稀少了,大多省文简改为单姓薛氏、叱氏、干氏、于氏等,分别融入各氏大家庭,但多以邠州、河南、或洛阳为郡望。
今陕西的西安市、合阳县、咸阳市、彬县、蒲城县叱家村、礼泉县叱干镇,广东省的东莞市,以及全国各地仍有少量叱干氏、叱氏族人分布。
郡望
邠州:即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秦朝时期设为漆县。东汉时期设置新平郡。北魏时期改为白土县。西魏时期设豳州,隋、唐、宋、元时设有州县两级政权。明朝洪武年间撤消新平县,归豳州直辖。民国初年裁州设县。1964年改邠为彬。至2000年,彬县辖八个镇、十二个乡。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堂号
邠州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