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本:网同宗祠 编订于2016/4/20 10:41:00
共441字 评价:0
共441字 评价:0
一、来源有四
1、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河南长垣西南)宰,即为匡地的地方长官,其孙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遂为匡姓。到北宋初年,为避太祖赵匡胤之讳,改匡姓为主姓。政和年间朝廷认为民姓中有主姓,大为不妥,遂令主姓改为康姓。北宋以后,有的康姓恢复了祖姓,仍为匡氏。
2、上古时有匡国,周武王时,匡侯的后裔匡俗兄弟七人在庐山结庐而居,因此又称为庐山匡氏。
3、周代郑国有匡邑(河南扶沟县西南),当地人多以邑名命姓,称匡氏。
4、春秋时期,魏国亦有匡邑(河南雎县西),当地居民,多以邑名"匡"为姓,也称匡氏。匡姓望族居晋阳。(今山西太原)
二、郡望堂号
【堂号】"凿壁堂":汉代匡衡,幼时家贫好学,因无钱买油用灯,乃凿壁偷邻居家的灯光读书,终于成了大学问家,累官太子少傅。元帝时为丞相,封乐安侯,所以又称"乐安堂"。
【郡望】《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中均有记载:匡氏望出晋阳。春秋时晋国都城,后为赵国晋阳邑。汉代置县,为太原郡治所在。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1、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的家臣句须任匡邑(河南长垣西南)宰,即为匡地的地方长官,其孙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遂为匡姓。到北宋初年,为避太祖赵匡胤之讳,改匡姓为主姓。政和年间朝廷认为民姓中有主姓,大为不妥,遂令主姓改为康姓。北宋以后,有的康姓恢复了祖姓,仍为匡氏。
2、上古时有匡国,周武王时,匡侯的后裔匡俗兄弟七人在庐山结庐而居,因此又称为庐山匡氏。
3、周代郑国有匡邑(河南扶沟县西南),当地人多以邑名命姓,称匡氏。
4、春秋时期,魏国亦有匡邑(河南雎县西),当地居民,多以邑名"匡"为姓,也称匡氏。匡姓望族居晋阳。(今山西太原)
二、郡望堂号
【堂号】"凿壁堂":汉代匡衡,幼时家贫好学,因无钱买油用灯,乃凿壁偷邻居家的灯光读书,终于成了大学问家,累官太子少傅。元帝时为丞相,封乐安侯,所以又称"乐安堂"。
【郡望】《郡望百家姓》与《姓氏考略》中均有记载:匡氏望出晋阳。春秋时晋国都城,后为赵国晋阳邑。汉代置县,为太原郡治所在。在今山西省太原市。